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增城市新塘镇沙村新墩那位明代传奇的广绣先师陈瑞贞

14-9-20 08:25|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977| 评论: 0|原作者: 湛汝松

摘要: 陈瑞贞(1368-1406),明代才女,增城新塘人,擅长剌绣,熟通《孝经》,明洪武初被选入宫中当女官,兼理专管皇族生活事务的六局,宫廷女官均拜其为师,继升任为司彩,把广绣带入宫廷,为传播广绣艺术作出杰出贡献。 ...
陈瑞贞(1368-1406),明代才女,增城新塘人,擅长剌绣,熟通《孝经》,明洪武初被选入宫中当女官,兼理专管皇族生活事务的六局,宫廷女官均拜其为师,继升任为司彩,把广绣带入宫廷,为传播广绣艺术作出杰出贡献。今新塘沙村建有陈姑祠祀奉。

“瑞贞自幼孝双亲,巧绣能书善待人。明选女官入六局,廷供司采理公勤。后宫教授银针艺,皇殿传扬粤锦纶。广绣奇葩今盛放,陈姑可谓大功臣。”这是增城本土作家湛汝松在增城开展评选历史文化名人活动前夕为缅怀广绣先师陈瑞贞而撰写的七律。



说起广绣,业界的人都知道唐代苏颚在《杜阳杂编》所记载的南海姑娘卢眉娘。唐永贞元年(805年)14岁的卢眉娘在皇宫中绣《法华经》,一尺绢上,七卷经文虽字如粟粒,却点画分明、细如毛发,令宫中之人大为称赞。然而,却很少有人知道,明代粤中还有一位姑娘,她的剌绣华丽高雅,形象传神,不仅深受明太祖马皇后喜爱,而且还成了皇宫女官刺绣技艺的执教人。

这位姑娘就是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广绣先师陈瑞贞。据清代《增城县志》和《陈氏族谱》记载,元末至正二十八年(1368)农历九月二十六日子时,沙村新墩陈氏九世仲裕家诞生了一个女婴。这个女婴就是陈瑞贞。瑞贞襁褓期间,极小啼哭。周岁生日时,长辈为测试其爱好,在家中陈列出很多玩具,让其挑选。

瑞贞竟“左手取剑,右手援笔”。表现非凡令人惊叹惊。受祖父与父亲的影响,瑞贞孩提期间就喜爱读书,而且“过目不忘”。年纪稍大,她开始有两个特别的爱好。一是熟读《孝经》,且能融会贯通,学以致用。她不但孝敬父母,而且尊敬村中长辈,对乡亲十分友善。二是善长刺绣,花鸟虫鱼,凤凰孔雀,她都能用银针彩线绣得形象传神,活龙活现。街坊邻里都说瑞贞是个奇才女子。

明代初年,朱元璋当了皇帝,因为大脚的马皇后是女中豪杰,所以洪武初年,太祖朱元璋便在皇宮中设女官,挑选民间才淑女子担任。当时沙村还未划入增城而属番禺,陈瑞贞贯通《孝经》,擅长刺绣之事被广州府官衙知悉,尤其是她的刺绣,更令使官大加赞赏。洪武十五年(1382),年仅14岁的瑞贞终于通过一级级考试而被选入宮中,在殿中设置的“六局”(尚宫、尚仪、尚服、尚食、尚寝、尚功)里协助处理皇族生活事务。

在宫中,陈瑞贞“善书数,知文义”,“执礼书以从后(太祖马皇后)”,很快就被后宫誉为“女君子”;再加上她的刺绣题材丰富,形象传神,色泽富丽,更使宫廷上下无人不识。于是,宫廷的女官、妃嫔,都纷纷拜瑞贞为师,请她传授广绣之工艺。广绣,就这样在皇宫传开,在京城传开了。陈瑞贞被选入宫中,增城新塘镇新墩村流传着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一个春天的夜里,村姑陈瑞贞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进入皇宫,在花园见到一株大树,树上开满大朵大朵金蕊红瓣的花。她很喜欢这花,正欲伸手去摘;可后边有人大声吆喝,“不准摘花!”醒来以后,她虽然不知那花的名字,可那花的形状却清晰地记在脑中。第二天,她凭记忆刺绣了梦中之花。那时,刚好朝廷招考女官。招考官见到瑞贞刺绣的《梦中之花》,皆赞口不绝,都说瑞贞针下的绣花鲜活如真,散发着一种灵气。

陈瑞贞入宫以后,发现宫中庭园有很多她梦中见到的红花。她喜爱这种红花,常常从花中得到刺绣的灵感。后来,当她知道这种树叫红桐,是明太祖特别喜爱的树木。她刺绣的爱好更一发而不可收拾。毎天处理好“六局”事务之后,她都要到红桐树下,飞针引线。她为皇宫刺绣的《红桐花开凤凰来》,还受到朱元璋的特别嘉赏。

我无法考究这传说的历史,但史书却清楚地记载:洪武二十四年(1391),明太祖赞赏瑞贞有才华并勤恳,授其掌管“司采”。一个民间女子,终于成了朝廷掌管皇宫缯绵丝絮刺绣等事务的正六品官员。然而,乡间出身,贯通《孝经》的陈瑞贞并不追求仕途的高官厚禄,也不留恋皇宫的富贵荣华。。

她心中时时紧记“百善孝为首”,日日惦记家中的父母长辈,思念故乡的父老乡亲。掌管“司采”不久,她就大胆地向皇帝请奏回乡侍候父母。太祖被其孝心感动,特赐其回乡省亲,并照发俸禄。离宫前,太祖下旨向瑞贞赠送礼物。瑞贞说,“皇上要赐微臣礼物,就赐宫中一株小红桐罢了!”朱元璋理明白瑞贞心意,恩准赐红桐一树。于是,瑞贞便带着用泥土包裹好的小红桐树,乘坐官船从南京出发,往家中返去。

回到家中,瑞贞第一件事就是把红桐树栽种在自家的屋旁,接着就是拜见村中父老,此后就一直深居屋中,除了侍候父母,就是弄针刺绣。地方官员闻宫廷司采回乡省亲,纷纷前往探访,馈赠礼物,可瑞贞都一一婉言相拒,甚至亲人子侄引荐的,也谢辞于门外。唯有前来切磋刺绣者,瑞贞却视如姐妹,热情款待。

年复一年,屋边的小红桐逐渐长成大树,树上的花儿也越开越多,越开越旺。红桐树下的绣花人瑞贞,也从红桐中获得更多刺绣的启迪。红桐花越开越红,瑞贞的刺绣也越绣越红,越传越广。建文初年(1399),惠帝允炆继位。他查阅史册,得知陈瑞贞擅长刺绣又熟悉宫中旧事,便下旨昭瑞贞回宫,官复司采原职。32岁的陈瑞贞,结束了八年的省亲乡居生活,又回到宫廷中。

陈瑞贞复回宫中以后,红桐树一直静静地守望着主人的归来。一年,红桐花开了;两年,三年,红桐花依旧开了。明代永乐四年(1406),红桐一直没有开花,村人也一直等待着。不久,却等到一个教人万分悲痛的消息:陈瑞贞病逝于宫中。文皇后在宫中哭泣,沙村人在村中哭泣。红桐树更有灵性,不但没有开花,而且连叶子也全部退净,一直静静地守望到扶葬使者把瑞贞的灵柩安葬在家乡陈家林的香子山中。

寒来暑往,花开花谢。600多个春夏秋冬,陈瑞贞静静地长眠在家乡的土地下;新墩村“陈氏九世祖”祠堂旁边的红桐树虽然时盛时淡,但今天却老树发新枝,充满生机。这株红桐树,不仅是广绣先师陈瑞贞的化身,也是广绣传统工艺历程的形象写照。可不是吗?陈瑞贞淡泊名利,热爱家乡,孝敬老人的品格,正是我们今人应该继承的优良传统美德。陈瑞贞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对广绣的杰出贡献,更值得我们薪火传承,发扬光大。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广州市增城区香蕉产量的气象预报模型 为乡
  • 试探广州市增城区文物保护工作的现状和对策
  • 广州市增城区41个气象观测站2011—2021年强
  • 从深山非遗到网红打卡地 增城区派潭镇背阴
  •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五一"首日迎客6万人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