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吃喝玩乐 查看内容

增城区石滩镇中山路的祐记云吞店 调配比例是祖传秘方 经历四次搬迁

15-6-5 13:4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7550|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云吞是广东汉族小吃的一种,源于北方的“馄饨”,初期被归类为饼类之中。之所以叫云吞,是因为粤语中馄饨的发音类似于云吞。经过长年的发展,云吞也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外皮以及里头的馅料都跟馄饨不同。大小一般以 ...
云吞是广东汉族小吃的一种,源于北方的“馄饨”,初期被归类为饼类之中。之所以叫云吞,是因为粤语中馄饨的发音类似于云吞。经过长年的发展,云吞也有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外皮以及里头的馅料都跟馄饨不同。大小一般以“一口吞”为标准,按照老广记的标准,一碗标准碗云吞数量为6颗到8颗。

在广州市增城区石滩镇中山路,有一间“祐记云吞店”。少有人知道,这间隐藏在寻常市井籍籍无名的小店,与石滩这个傍水而建的城镇,有着百年的缘分。每天清晨,街市人影依稀,祐记云吞店醒得比周边的居民都要早些,一阵忙碌之后,整个小镇才从晨曦中醒来,祐记云吞店也开始焕发生机,客似云来。


店主吴伯照今年62岁,经营“祐记”已35年。聊起祐记云吞店的渊源,要回溯到民国时代。1910年,吴伯照的爷爷吴炳荣,擅长制作云吞、濑粉等面食小吃,常独自到集市摆摊售卖,因其制作的小吃可口美味,受到人们称赞,久而久之,便成了专门经营饮食生意的个体户。吴伯照一家人制作云吞的手艺,正是传承自爷爷吴炳荣。

“如果阿爷还在世,今年有120岁了。”吴伯照回忆起爷爷的往事,总是心怀感恩,语气中带着不易察觉的心疼:“旧社会没有固定的店铺,阿爷一个人起早贪黑制作云吞,再担到各地的市场零售,很是辛苦。”吴炳荣或未曾想到,他的手艺能够延绵百年,福泽子孙。1981年,吴伯照的父亲吴祐昌子承父业,租下店铺并名为“祐记云吞店”,吴伯照也是从这个时候就开始随父共同经营小店。

“祐记云吞店”曾经历四次搬迁,最初在石滩旧市场附近的榕树下定点销售,后来搬入市场内更换过两次档口经营,最后才搬迁到中山路经营至今。2001年,吴伯照的女儿吴文敏与丈夫刘汉明开始学习家传的云吞手艺,逐步成为“祐记云吞店”的主要操持者。而吴伯照正在读初中的外孙,闲暇时间也常来店里打下手。至此,吴炳荣制作云吞的手艺,已是五代人代代相传。

“我们的云吞皮很讲究,很多客人非常喜欢。”吴文敏告诉记者,祐记云吞皮完全是用面粉和鸡蛋按一定的比例调配,不加水,更无添加剂,面粉、鸡蛋以及调味料多一点或少一点都会影响口感,“调配比例是祖传秘方,只有父亲一个人知道。”祐记云吞肉馅新鲜、独特,由两成肥肉和八成瘦肉捣碎而成。清澈透亮的祐记云吞汤底也非常讲究,需用猪骨头和大地鱼鱼干炖熬12个小时方成,捧在碗里,尚未入口,便可闻到浓浓的香味。

祐记云吞店的熟客很多,有的食客甚至从周边的镇街特地赶来一尝美味。但是,最让吴伯照深有感触的却是,当年经常来吃云吞的小学生,如今长大成人结婚生子,还带着妻儿前来品味,“说明他们真的爱吃我们的云吞,我们的店能一直陪伴大家成长,我很开心,也很欣慰。”为保新鲜,祐记云吞坚持现做现卖,从不让云吞过夜。这让很多品尝过祐记云吞的食客赞不绝口。或许这也是祐记云吞店多年来一直顾客盈门的重要原因。

我们该向百年老店学习什么

在石滩镇中山路,有一间“祐记云吞店”。这间隐藏在寻常市井籍籍无名的小店,与石滩这个傍水而建的城镇,有着百年的缘分。每天早上,祐记云吞店都客似云来。店主吴伯照一家人制作云吞的手艺,传承自他的爷爷吴炳荣,如今正在读初中的外孙,闲暇时间也常来店里打下手。至此,吴炳荣制作云吞的手艺,已是五代人代代相传。

近年来新一轮创业潮升温,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开始热衷于各种创业神话。在此背景下,很多餐饮品牌应运而生。比如,前几年在某些城市,就曾出现过“满城尽是黄焖鸡”的盛况;近两年,还出现过什么叔叔阿姨爷爷奶奶的芝士蛋糕。可是,那些盛极一时的餐饮品牌,如今安在哉?如果他们能早点向祐记云吞店学习,何至于那么快消亡。现在我们来看看这家百年老店都具备什么特征:

第一,成功之路没有捷径。吴伯照的爷爷是靠一个担子起家,他和父亲也继承了爷爷的事业,并且坚持了这么多年才有今天的局面。反观如今很多年轻人,嫌上一代做的事业老土,总想着另辟蹊径快速致富。一些富二代不踏踏实实做事,没做出什么成绩就想着上市圈钱。有这样的心态,怎么可能把事情做好。就算一时侥幸成功,也不可能持久。

第二,服务他人就有回报。市场经济就是一个互助的体系,只要自己做的东西能够满足他人需求,自然就会得到别人认可。石滩镇的云吞店那么多,祐记云吞店的云吞为何生意这么好?是因为他们的产品好,而不是运用了什么互联网思维。口碑营销才是最便宜的营销,也是最好的营销。那些忽悠消费者感受的店早就被抛弃了,百年老店?做梦!

第三,道德传家能过三代。古人有言,“道德传家,十代以上……富贵传家,不过三代”。具体到祐记云吞店,那就是用良心做云吞。祐记云吞皮完全用面粉和鸡蛋按一定的比例调配,不加水,无添加剂。为保新鲜,祐记云吞坚持现做现卖,从不让云吞过夜。试问,即使是如此简单的要求,又有几家云吞店能够做到?祐记云吞历经几代传承,若不是道德传家,何以红火多年。

相关资料

云吞是广东小吃的一种,源于北方的“馄饨”,初期被归类为饼类之中。传入南方时因“馄饨”与“云吞”的粤语发音相近,又取其“一口一颗”的意思,于是南方人逐渐把“馄饨”称为“云吞”,而福建等地区称为扁食。再后来经过长期的发展,南方的“云吞”亦有了自己独立的风格,跟北方地区的馄饨有一定区别。云吞与四川人叫的“抄手”、福建人叫的“扁食”相类似,不过用料、外形略有不同。云吞与蛋面一起煮成的云吞面是地道的广东小吃之一。

云吞的制法是以云吞皮包裹着剁碎的馅料。广东云吞的云吞皮以鸡蛋及面粉制成,切成约8cm乘8cm的正方形。馅料则常见为猪肉、菜(如香菜、芹菜)和葱花混合剁碎并调味而成,也有加入虾仁、大地鱼碎、蛋黄、香菇、马碲制作的云吞馅。广东云吞的包法一般讲求快速,不一定要逐步整齐折合起来。大小则以能一口吞下一颗为标准。

云吞多数是以开水灼熟,加入面和汤成为云吞面。亦有只吃净云吞。在香港,亦有部份餐馆把云吞放在热油内炸至金黄香脆奉客,是为“炸云吞”,此做法亦在外国流行。另粤语说感冒了,拿出纸巾来擦鼻涕,粤语形容为“包云吞”,而擦了鼻涕卷成一团的纸巾叫“云吞”。

历史典故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吴王夫差打败越国,生俘越王勾践,得到许多金银财宝,特别是得到了绝代美女西施后,更加得意忘形,终日沉湎歌舞酒色之中,不问国事。这年冬至节到了,吴王照例接受百官朝拜,宫廷内外歌舞升平。不料饮宴之中,吃腻山珍海味的他竟心有不悦,搁箸不食。这一切西施全都看在眼里,她趁机跑进御厨房,和面又擀皮,欲做出一种新式点心来,以表自己的心意。皮子在她手中翻了几个花样后,终于包出一种畚箕式的点心。

放入滚水里一氽,点心便一只只泛上水面。她盛进碗里,加进鲜汤,撒上葱、蒜、胡椒粉,滴上香油,献给吴王。吴王一尝,鲜美至极,一口气吃了一大碗,连声问道:“这为何种点心?”西施暗中好笑:这个无道昏君,成天浑浑噩噩,真是混沌不开。听到问话,她便随口应道:“馄饨。”从此,这种点心便以“馄饨”为名流入民间。吴越人家不但平日爱吃馄饨,而且为了纪念西施的智慧和创造,还把它定为冬至节的应景美食。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新塘镇以典带面 全力打造城乡融合样
  • 党史教育基地: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小迳村东
  • 广州市增城区破除区域“孤岛效应” 赋能环
  • 增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广州市政府批复
  • 广州市增城区融媒科教研学基地揭牌成立 打
增城论坛|新塘地图|派潭镇|石滩镇|中新镇|荔城街|崔与之|增城绿道|增城丝苗米
增城区|荔城街|增江街|朱村街|永宁街|荔湖街|宁西街|新塘镇|石滩镇|中新镇|派潭镇|正果镇|小楼镇|仙村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