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增城区慈善会组织了53名社会爱心人士到小楼镇开展“人人都是慈善+爱心助学”慈善活动,捐助来自增城区中新镇、派潭镇、小楼镇和正果镇的12名困难学生。“非常感谢叔叔阿姨的爱心帮助。”中新镇乌石村的小仪(化名)是受助学生之一,自母亲去世后便跟父亲相依为命,2015年13岁的她患有脊椎疾病,所需的医护费用较多,再加上学杂费用,让本已贫困的家庭变得更加困难。 “人人都是慈善+爱心助学”是一项资助周期为1年的慈善活动,将筹集到的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28800元,用来帮助12名困难学生。区慈善会秘书长钟明秀说,“人人都是慈善+爱心助学”慈善活动不仅帮助了困难学生,而且还是践行“社区慈善,人人可为”公益理念的体现,倡导每个人都做力所能及的事,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慈善,为慈善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推动慈善回归民间扎根社群 2015年3月初,53名社会爱心人士主动跟区慈善会联系,提出了想帮助增城区困难学子的意愿,希望慈善会能够牵线搭桥。恰逢3—6月是第三届广州慈善项目推介会举办期间。第三届广州慈善项目推介会以“发现·推介·践行·传播”为主线,立足社区,面向公众,开展“人人都是慈善+(家)”活动,并呼吁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驻穗部队、社会组织及广大市民积极参加。 活动参与者既可以加(+)1元钱,也可以加(+)物资,还可以加(+)心、加(+)力、加(+)行为。在这些有利条件的支持下,增城区慈善会顺势筹备开展资助周期为一年的“人人都是慈善+爱心助学”慈善活动,旨在深入推动慈善回归民间、扎根社群,切实为困难群众解决问题,真正形成看得见、摸得着、可参与和容易监督的公益慈善氛围。 12名困难学生每人获助2400元 4月初,增城区民政局组织社会爱心人士前往正果镇、小楼镇、派潭镇和中新镇的15名困难学生家中进行家访,了解他们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最终从中筛选出了12名符合资助标准的困难学生。在家访过程中,钟明秀发现,这些困难学生大多处于低保户、孤儿标准边缘,或是父母双亡,或是遭遗弃的孤儿,或是单亲孩子,或是本身有残疾等; 加上他们正在求学阶段,需要较多的寄宿费、伙食费和学费,这无疑给原本贫困的家庭增加了较为沉重的经济负担。针对筹集到的社会爱心人士的捐款28800元,区慈善会按照计划分两期发放,每半年发放一次,5月23日发放了第一批善款14400元,第二批善款14400元将于11月发放,每名受助者共可获2400元。 除善款外,社会爱心人士还根据部分困难学生的需求,捐赠了一辆电动车、食品、一批led节能灯泡等日常用品。爱心人士王伟均是正果镇的一个流动酒席老板,他在活动中捐了2400元和一辆电动车。“小时候家里穷,当时没有人可帮助我们,现在我的生活有了改善,我希望能为贫困学生出一份力,尽一份心。”他说。 希望能发展为“助学慈善超市” 为给予受助学生更多温暖,增城区慈善有计划促使社会爱心人士与受助学生及其家庭加强交流与往来,彼此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区慈善会还给每位爱心人士发了一份记有12名受助学生的联系方式和地址的通讯录,鼓励和支持他们给予受助学生更多关注。由于2015年是“人人都是慈善+爱心助学”慈善活动开展的第一年,社会关注度不高,对于下一年是否有足够善款继续开展这个慈善活动还是个疑问。 “我们希望能将这个慈善活动持续下去,期待更多社会组织和个人加入到我们的行列中来。”钟明秀说,若“人人都是慈善+爱心助学”慈善活动能够持续下去,增城区慈善会将会挖掘更多需要帮助的学生,建立一个困难学生的数据库,让爱心人士自主选择资助对象,形成“助学慈善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