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广州市增城区中新镇阳光快乐志愿服务队开设的绿苗快乐书屋项目,每逢周六日上午,在中新广场的舞台旁以流动书屋的形式,志愿者们与14岁以下的农民工子女进行互动游戏,分享阅读的乐趣。在这群志愿者当中,有一位随和、爽朗的老人,通常都是早早来到现场,几乎每次活动都不少不了她的身影,教孩子读名著、给孩子讲故事,深得孩子的喜爱与尊重。她就是中新阳光快乐志愿服务队志愿者潘桂莲。 加入义工队伍,投身志愿服务 她凭着自己的善心、爱心和恒心,坚持义务做好事,给人们留下了乐善好施、助人为乐的良好印象,并入选为2016年第一季度助人为乐类“增城好人”。2006年,潘桂莲跟随丈夫和儿子从老家河南驻马店来到增城中新镇落地安家,自此,她把增城视作第二故乡。不幸的是,2012年,丈夫因病去世,她陷入了无比悲痛之中。 后来,她回到河南,在老家的汽车客运站,她看到志愿者在义务疏导交通、给市民指路,心里由衷地觉得他们“很伟大”,便萌生了做义工的想法。此时,两个儿子都在增城工作,出于对儿子的牵挂,2014年11月,她又回到增城。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向中新社区居委会的工作人员提出了做义工的意愿。当时,工作人员问她:“做义工是义务的,没有酬劳,你还愿意做吗?”“我不在乎有没有钱。”潘桂莲坚定地回答。 2014年12月5日“国际义工日”,潘桂莲在中新社区居委会一名大姐的带领下参加了在中新广场举行的纪念“国际义工日”志愿活动。活动中,她不仅帮忙搬凳子,还参加表演了手语节目。那是她第一次参加志愿活动,自此,她如愿加入了中新阳光快乐志愿服务队,成为一名义工,心境也渐渐开朗了起来。 几乎不缺席每一次志愿活动 加入中新阳光快乐志愿服务队后,潘桂莲几乎不缺席一次志愿活动,特别是涉及“松柏关怀”和“绿苗快乐书屋”两个品牌公益项目的活动。每当参加绿苗快乐书屋活动,她都早早去到活动地点,先扫地,然后在地上铺好泡沫垫,再将书籍逐一摆放整齐。她的普通话标准、阅读感情投入,在活动中,她都会亲自教孩子们读《三字经》,给他们讲故事。 中新阳光志愿服务队每月开展一次“松柏关怀”行动,深入到中新镇各村居的困难老人家中走访慰问,与他们沟通交流。活动中,年近六旬的潘桂莲总是积极主动上前紧握困难老人的双手嘘寒问暖,询问老人的生活所需,用心聆听老人的心事,力所能及帮老人解决难题。 从2015年5月开始,潘桂莲还经常自发探望社区孤寡老人,一周至少2次,帮老人打扫卫生,陪他们聊天。在慰问孤寡困难老人的过程中,她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是“你自己也是老人,这么大年纪了还来看我,有心了。”“每次听到这句话,都让我特别感动。我觉得,做义工能给别人带去帮助,哪怕只是一点点,也就足够了。”潘桂莲说。 热衷社区活动,乐于帮助邻里 除了积极参加志愿服务外,潘桂莲还热心参加社区活动。2015年5月,中新社区居委会选派她去参加八段锦培训班,学成归来后,她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义务教授社区居民学习八段锦。期间,她白天看光碟复习熟悉动作,晚上到广场上手把手地教学。一个月下来,前来学习的社区居民掌握了八段锦的基本动作,而她自己的身体却显得有点吃不消。 “潘桂莲是一个乐于助人的好人。”认识她的邻里都对她如此评价。有一次,潘桂莲听到家门外有人叫喊,原以为是夫妻俩吵架,就没在意,但随着叫喊声持续不断,她觉得不妥,便开门看看。当时,她看到一户邻居家门敞开,男主人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女主人在一旁嚎啕大哭,于是她马上帮忙拨打120,病人才得以送往医院抢救。 随着年龄增长,潘桂莲的身体情况并不乐观,身边的朋友都纷纷劝说她不要去当义工,应在家静心休养。但她闲不住,她认为,做义工能够发挥余热,帮助别人,得到的比付出的更多,而且,她觉得自己做义工能感染其他人一起做好事。“只要人人都献出一份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明天。”潘桂莲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