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增城区荔城街的粤剧著名演员郑培英 为粤剧传承与发展贡献毕生精力

17-8-30 14:39|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2933| 评论: 0|来自: 羊城晚报/百度百科

摘要: 郑培英,粤剧著名演员,(1936—2015)原名郑丽英,增城区荔城街(县城)郑屋人,父亲经商后一家定居韶关。粤剧著名演员,一流青衣花旦,国家一级演员。15岁开始在业余剧团学艺。1957年受聘到广州市“光华”、“越秀 ...


靠“无师自通”踏入戏行

郑培英不是科班出身,又没有经过戏剧学校的正规培训。她是靠“无师自通”踏入戏行的。她成功的要诀在于:虚心学习,博采众长,她在艰苦的学艺和实践中,洒下了不少血汗,一步一个脚印地跋涉过来的。她父母见培英技艺较有造就,便省吃俭用为她购置行头,还请擅演悲剧的傅少芳名师加以指点,并拜其为师。

一九六一年,郑培英进入了“广东粤剧院”工作,当时得与著名演员马师曾、红线女、罗品超、文觉非、少昆仑等同台演出,前辈们对她又无私地培养和提携,使她收益良深,进步突快。马师曾主演《屈原》时,曾让她饰演婢娟。有一次周总理还在广东迎宾馆里看过她们的演出。

郑培英的唱腔有较强的表现力,她的嗓音甜美,吐字准确。唱腔富于韵味,善于以声传情,她的咬字运气,得益于“红腔”真传外,还吸收了徐柳仙、上海妹、林小群等各家唱腔特点。运用于自己实践之中,终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唱腔。她从艺至今已有三十多年,她除掌握了传统的唱法外,还借鉴其他兄弟剧种的唱腔艺术,使自己的表演和唱腔适应时代的要求。

郑培英戏路宽广,唱做俱佳,表演细腻感人,擅演青衣戏。她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成功地塑造了不少古代妇女的艺术形象。一九八三年八月,她与罗家宝、卢秋萍、刘锦荣等随广东粤剧团赴香港、澳门等地演出。她主演的《秦香莲》情真意切,唱做自如,致令众多粤剧观众为之倾倒,赞不绝口。新马师曾在港还专程会见她,并合影留念。

郑培英的的重要演出


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剧协、广东粤剧院主办,广东粤剧院一团承办的《春华秋实乐培英》晚会,在南方剧院拉开帷幕。粤剧表演艺术家郑培英曾在广州南方剧院举行粤剧艺术欣赏会,令无数戏迷沉醉其中。郑培英从艺50年,善于博取众长,扮相俊秀,宜古宜今,尤以应工青衣、闺门旦戏见长,代表作有《胡不归》、《秦香莲》、《牡丹亭》以及《乱世姻缘》等。

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郑培英有幸曾与马师曾、红线女、罗品超、罗家宝等前辈同台演出,从中获益良多。《春华秋实乐培英》晚会共安排有7个粤剧(曲)节目,除了郑培英本人及其徒弟曾慧、麦玉清、李池湘、阮莉等,粤剧表演艺术家陈小汉、关国华和著名粤剧文武生彭炽权、林家宝、李秋元等也应邀登台献艺。郑培英的艺术风格,犹以(青衣)见长,其深厚的唱腔功底及精湛的表演,把白素贞的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

粤剧表演艺术家郑培英从艺50周年师徒演唱会《春华秋实乐培英》在广州南方剧院隆重举行,晚会共安排了7个粤剧(曲)节目,郑培英的11位弟子曾慧、李池湘、麦玉清、阮莉、谭国莲、梁晓莹、周泳琴、陈爱霞、张棣怡、朱丽香、周圆圆等都登台与师傅联手合唱了粤曲《孔雀开屏》、《红豆》等,此外粤剧表演艺术家陈小汉、关国华和著名粤剧文武生彭炽权、林家宝、李秋元等也应邀登台献艺。郑培英与陈小汉合作了拿手的《斩经堂》,压轴戏是她的独唱《江姐上山》。

郑培英一生演唱粤剧(曲)过百,曾与马师增、红线女、罗品超、罗家宝等艺术造诣深厚的前辈同台演出,并从中受到点化、扶掖。她扮相俊秀,宜古宜今,尤以应工青衣、闺门旦戏见长,她在《胡不归》、《秦香莲》、《血溅乌纱》、《牡丹亭》中塑造的赵颦娘、秦香莲、程氏、杜丽娘,声情并茂,有口皆碑。
在现代粤剧《山乡风云》、《江姐》、《乱世姻缘》中扮演的春华、江姐、韩皓茹,也令观众历久难忘。个唱次日上午,郑培英还在广州举行了隆重的收徒仪式,为三位还未举行收徒仪式的弟子阮莉、陈爱霞、梁晓莹补办了正式的拜师仪式。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首个无人机"CAAC飞手"培训班开班 拟
  • 广医四院(原增城人民医院)介入血管外科的郭
  • 广州市增城区全面推进 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
  • 美丽嬗变: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百花涌 从黑臭
  • 防控体系建设:广州市增城区发布慢性非传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