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洲(1927.9—2015.8)原籍龙门县人,日本归侨。新编《增城县志》顾问,《增城县志》、《增城市志》副主编。广东省、广州市地方志先进工作者,广东省首届新地方志编修工作先进工作者。 王一洲后来任增城市地方志编委会顾问和《增城县志》副主编,是中国地理学会的会员。王一洲先生在增城地区工作的几年中,曾经考察过很多地方,对增城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状况非常熟悉,出于学者的天然使命,凭借自己丰富的阅历和学识,写成著作《增城地理》。该书仅有百页,覆盖了增城的地形地势、气候特征、山川河流、墟市经济,内容上简明扼要。这本书是对增城地区地理状况的介绍,没有开辟专门的章节对具体问题进行探讨,所描述的情况都是作者在实践中的体验,因此,史料的价值颇高,是用来研究增城历史地理的优秀作品。 王一洲1927年9月出生于日本神户,幼年回国。一洲聪明好学。幼年时在家自学,年长后就读于龙门县立中学、兴宁第一中学、惠州中学。1949年毕业于广州南方商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先后在龙门中学、增城县派潭中学、新塘镇中学教书,任教导主任。后调广东省高等教育局工作。1973年,调中山医科大学《新医学》杂志编辑、期刊编辑部会计师。1987年退休。 1988年增城启动首轮修志,他和徐亮一起应邀参加增城修志工作。王一洲先后受聘《增城县志》、《增城市志》副主编。首轮修志,王一洲年老体弱,但他除了部分专卷,还要负责分纂和总纂的重要工作。1992年初,正当县志编纂进入关键时刻,一洲的爱人病逝。他忍受着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压力,化悲痛为力量,无怨无悔,默默地工作,坚持完成《建置区划》、《自然地理》、《总述》等专卷的编写任务。 同时他细心审阅其他编辑送来的志稿,提出宝贵意见,以保证志书的质量和修志进度。县志进入总纂阶段,他坚持实事求是原则,细心严谨地改稿,把好质量关。为县志这个繁浩的文化工程做出不懈的努力。1995年,新编《增城县志》出版发行。《增城县志》被同行和专家称为良志和佳志,获全国地方志书二等奖和广东省第一届新编地方志书一等奖。县志每个字都倾注了王一洲的心血。8年修志,他多次被评为广东省和广州市地方志先进工作者,2012年,获“广东省首届地方志编修工作先进工作者”。他为增城修志做出巨大的贡献。 研究和考证增城建县年代。据明清两代《增城县志》载:增城建县始于东汉建安六年(201)。但清乾隆、嘉庆和宣统三部旧县志载:“旧志俱言县始于建安六年,不知何据,俟再考。”对增城建县年代存有疑问。首轮修志,王一洲对此进行深入研究,他亲自到中山图书馆查阅《后汉书.郡国志》、《汉书.地理志》、《晋书.州郡志》等10多部古籍,经过研究对比和考证,发现增城建县年代应在永和五年(140)以前,比建安六年(201),提早60多年。在专家研讨会上,这一研究成果,得到省、广州市专家的肯定和认可。这是本轮修志的一大成果。 王一洲喜爱古典诗词,诗词伴随他的人生。一生写了200多首古诗词,这些诗词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对生活和人生的感悟。他是中国地理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纽约四海诗社基本社友、增城市《荔乡诗社》顾问。编著有《历代荔枝诗词选》、《湛甘泉诗选》、《黄轶球著译选集》、《罗声诗文选集》、《怀柯诗词集》、《一洲诗文选》、《增城地理》、《龙门地理》、《可爱的增城》、《认识增城》、《神州漫记》等。另有部分探讨历史的文章。如:《增城县始建于何时》、《增城县名的由来和县城的变迁》、《崔与之无可置疑是广州增城人》、《杨贵妃荔枝从何处来》、《何仙姑杂谈》等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