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直逼增城。在日军入侵增城前夕,中共仙村、雅瑶两个支部共同决定成立脱产的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第三区常备队以原仙村大队为基础,有70多人枪,由单容沛任队长,阮海天负责军事指挥,杨步尧任政训员,萧汉任军事教官。10月28日,日军经西福河口进犯白鹤洲,三区常备队及当地群众在竹园涌一带截击敌人,打响了中共增城地方组织领导人民对日作战的第一枪。 此役共毙伤日军20多人,击沉敌艇一艘,缴获军用物资一批。数日后,日军百多人又来侵犯,三区常备队和当地群众在大敦与沙头之间把日军击退。数天后,三区常备队又成功夜袭新塘塘美火车站的日军兵营。1939年4月,奉中共东江特委的命令,三区常备队编入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王作尧大队,成为日后东江纵队的重要组成部分。 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旧址是一座清代建筑,坐西朝东稍偏南,四间两进,总面阔14.3米,总进深13.1米,占地面积约187平方米。原整体建筑有一定程度损毁。2019年,中共仙村镇党委、仙村镇政府拨专款重新修缮,对整体建筑修旧如旧,基本恢复原貌。2019年底竣工,并通过验收。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旧址于2010年3月被增城市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布为增城市登记保护文物单位。 在阮海天故居里,看着一幅幅图片,读着一个个故事,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增城人民斗争的血性和智慧。抗日英雄阮海天的故事,更令人对增城这块英雄的土地充满敬意!增城,这片土地的红色基因,发生在这里的牺牲精神、革命精神,不仅深深地影响着增城这片水土的风貌,更深刻地影响着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在增城,无论是国家机构还是民间组织,无论是机关干部还是普通民众,都因这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而倍感振奋。如今的增城,信心倍增地开启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模式——前进的号角吹奏得响亮高昂,提升改革开放水平、城乡建设水平、生态文明水平、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措施,一步一步扎扎实实。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荔枝对仙村人来说,只是幸福生活中的一个小小的甜蜜元素,而仙村人的幸福生活也只是增城人民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而增城人民的幸福生活也只是这个波澜壮阔的伟大时代的浪花一朵。从荔枝小镇到基岗到竹园村阮海天故居、中共增城县仙村支部旧址和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第三区常备队旧址,再回到眼前火热的现实生活之中,我深刻感受到,这一切幸福美好的生活都来自牺牲奋斗,来自一种“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精神。 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沃野尽头腾紫气,峰峦深处落红霞。走进增城,你会喜欢这拥有博大胸襟的广袤土地;走进增城,你会醉倒在眼前的诗情和画意里;走进增城,走进它的灵魂,给自己的心灵一次洗涤,让自己灵魂归依于这无边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