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历史文化 查看内容

追忆抗日烽火中的增城故事:正果镇白面石村和增江街大埔围村 阮海天和王展文

20-9-1 07:33|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776|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翻开历史的长卷,将时钟拨回75年前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冲锋的号角、轰鸣的枪炮声与华夏儿女不屈的呐喊还在耳旁交织回荡。山河破碎之际,英雄的华夏儿女不畏生死,以身报国,以铮铮铁骨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阴谋。在增 ...


游击队进驻大埔围村后,坚决遵守党的纪律,通过座谈、集会、演讲及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宣传抗日主张;积极开展军事斗争,以对敌斗争的胜利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很快在大埔围站稳了脚跟。大埔围也因此把自己的命运和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辽阔的中国敌后抗日斗争版图上铭刻上自己的名字——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

1944年8月,初溪据点的日军10多人到牛鼻岭强抢粮草。大埔围村村民叶均隆马上向阮海天报告敌情。阮海天命叶均隆带领大埔围民兵迂回到日军退路的侧翼,占领制高点。然后命令一中队正面攻击敌人,另一中队绕到敌人的后路布下“口袋”。在游击队正面猛烈的攻击下,日军企图抢占侧翼制高点以待援兵。叶均隆率领民兵集中火力,把日军压制下去。日军只好且战且退,终于落下“口袋”。这次战斗,全歼日军10多人,缴获投弹筒一支,长短枪10余支。

同月,游击队在叶均隆堂弟叶醮仔、叶有记的领路和配合作战下,激战20分钟就端掉了董田吓日伪军李潮的炮楼。此后,军民配合陆续取得了炸翻伪军弯岗陈屋炮楼以及木鱼岭、凸子凹岭战斗的胜利,使大埔围村民深受鼓舞,大批青年踊跃参加抗日队伍。从此,军民合作更紧密,屡次击败日伪军的围攻。

2017年,由大埔围村村民叶水长编绘的增城首本记述抗日事迹的纪实连环画《战史栉风血染成》正式出版。村里相继修缮和建成了革命英雄纪念碑广场、抗战历史纪念馆、红色文化大讲堂、红色文化加油站。如今,大埔围村成为一个革命史迹丰富、红色氛围浓厚的红色村庄,是增城革命老区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基地。


(抗日英雄阮海天)

抗日英雄阮海天

仙村镇竹园村,至今流传着当地抗日英雄阮海天的故事。阮海天出生于1916年,青年时期参加了中山大学抗日剧社、广州苏维埃之友等进步组织,并于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抗战爆发后,阮海天奉中共广东省委指示,回增城重建中共组织,开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阮海天回到家乡后,在神山小学当教师,以教师身份作掩护,秘密进行党建工作。1938年2月,中共仙村支部成立,阮海天任书记。不久,在当地爱国人士阮孔怀的支持下,阮海天以村中乡勇队为基础,建立了竹园涌自卫队。

同年10月12日,日军在大亚湾登陆,紧接着惠阳、博罗沦陷,逼近增城,直指广州。在战争迫在眉睫之际,阮海天组建成立了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增城县委第三区常备队(以下简称三区常备队)并担任军事指挥。这是我党领导下的增城第一支抗日武装,也是后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在增城的三个组成部分来源之一。

10月下旬,日军数十人沿东江河堤水陆并进,经西福河口到白鹤洲一带骚扰群众。阮海天等人率领三区常备队、雅瑶常备队、仙村抗日自卫队埋伏在白鹤洲截击敌人,并部署竹园村、巷头、蓝山的武装群众在对面河堤拦截敌人。就在水路敌人乘着汽艇拖着一艘载有一名被掳的妇女进入白鹤洲水网地带时,阮海天指挥三区常备队打响了增城人民对日作战的第一枪。战斗十分激烈,从上午打到下午。

后来,被困在河道的日军放信鸽报信,大批日军从石滩赶来增援。阮海天见敌情起了变化,为了避免无谓牺牲,便指挥大家撤出战斗。在这场战斗中,由阮海天率领的人民抗日武装队伍打死打伤敌军20名,击沉敌汽艇一艘,缴获木船一只,增城参战人员没有伤亡。这是中共增城地方组织领导的增城第一次抗日战斗,影响很大,振奋了增城抗战的军心民心。

1939年4月,阮海天奉中共东江特委之命率队开赴东莞,在东莞、宝安一带打击日伪军。1940年初,阮海天随部队东移陆丰。同年秋天,他率领的部队奉中共中央指示,重回敌后惠东宝前线,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名义独立对日作战,经历大小战役数十次。1943年,阮海天奉命返回增城恢复东江北岸及广州外围游击战争。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新塘镇以典带面 全力打造城乡融合样
  • 党史教育基地: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小迳村东
  • 广州市增城区破除区域“孤岛效应” 赋能环
  • 增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获广州市政府批复
  • 广州市增城区融媒科教研学基地揭牌成立 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