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交通变化太大了,现在开车出门前得先导航,看看有没有更快捷的新路”,扎根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30多年的老司机刘女士感慨道;“5公里不到的路程,有时要堵半个小时,现在走北绕线十多分钟就到了”,2023年8月广汕路北绕线全线通车后,家住增城区荔城花园的王女士送孩子上学再也不愁堵车迟到了;“以前都是去广州东站搭高铁,光是去火车站就要一个半小时”,2023年底,74岁的陈伯在家门口坐上了回潮汕老家的高铁。 市民们的切身经历,映照出增城加快建设交通强区,勇当广州东部中心高质量发展开路先锋的生动实践。2023年以来,增城逐步形成“五横四纵”高速路网、“一环八射两横一纵”环射状快速路体系,打造“306090”交通圈,奋力谱写“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新篇章,为增城区高标准建设广州东部中心“现代活力核”贡献坚实交通力量。 近年来,增城区内地铁13号线、21号线、穗莞深城际、广石铁路、北三环高速二期、花莞高速、广惠高速西延线等一批战略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通车,逐步形成7条轨道交通+8条高快速路的综合交通路网体系,30分钟可达广州中心城区,40分钟内坐拥广州、深圳两大空港和黄埔港、新塘港两大海港资源,1小时通达大湾区所有城市。 通“主动脉”,畅“毛细血管”:新开通路段“有点多”,老司机出门也得看导航 “早上刚送完孩子去学校,准备坐高铁去罗浮山玩一趟,下午赶回来接孩子放学。”2023年9月26日广汕高铁开通当天,罗女士和丈夫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游玩。潇洒轻松的一日游背后,是增城凭借广汕高铁的开通,正式迈入新塘站、增城站双站的全新高铁时代。如果说,新塘站、增城站等交通枢纽串联成一条条增城交通的“主动脉”,那么,站前路、环城路和宁达隧道等就如同一根根承担着出行最后1公里的“毛细血管”。 2024年1月初,在新塘站旁新开通的宁达隧道前,刘女士回忆起隧道通车前的情况:“以前这里是一片老房子,从这头到那头开车少说也要二十多分钟,现在从隧道穿过去几分钟就到了。”刘女士说,作为老司机,开车出门前得随时看导航查路线,因为“新路段开通得有点多”。 让刘女士感叹“如今几分钟就到了”的宁达隧道,是广州东部中心片区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建设的一段缩影。增城区道路养护中心主任叶鸿斌告诉记者,项目于2020年9月开工,路网总里程达到37.6公里,桥隧比达到35%,工程包括汽车城大道、站前路、环城路、纵一路、新源路、荔新公路、东华大道和两个衔接广园快速路的大型互通立交。 “只要增加或开挖土方都要进行评审流程,同时施工过程实时监测施工引起的地质变化。相比往常增加了地铁保护范围的认证、评审和实时监测等流程。”回忆起建设过程,让叶鸿斌印象深刻的是环城路施工,他解释道,道路施工如此小心翼翼的原因在于,一方面是环城路大部分路段都与广州地铁13号线重叠,另一方面是地下深埋的直径达2.4米的东江供广州自来水主水管。 “有些水管埋在地下四五米深,出于谨慎,打桩前先把涉及的水管全部开挖出来,一一标记以免误伤,挖了大概1000多米的水管,因此增加了不少工程量。”既要畅通新塘站等交通主动脉,更要聚焦关乎群众出行的最后1公里配套路网建设。据叶鸿斌透露,目前项目已完成投资约56.52亿元,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2%,计划2024年9月全面建成通车。 高铁一日游早上出发晚上回家、老司机出门也要看导航,只是增城打造交通强区的缩影。近年来,增城区内地铁13号线、21号线、穗莞深城际、广石铁路、北三环高速二期、花莞高速、广惠高速西延线等一批战略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通车,逐步形成7条轨道交通+8条高快速路的综合交通路网体系,30分钟可达广州中心城区,40分钟内坐拥广州、深圳两大空港和黄埔港、新塘港两大海港资源,1小时通达大湾区所有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