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榄、捡榄、制榄、食榄、雕榄……金秋十月,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迎来了乌榄丰收季,也迎来了“榄”游季,一颗颗不起眼的小乌榄,串联起特色的乌榄农文旅产业链,成为当地人增收致富的“黑珍珠”。漫步在正果镇3000余亩的乌榄种植园内,只见一枚枚饱满发亮如“黑珍珠”般的乌榄藏于翠绿之间,浓郁的榄香弥漫在空气当中让人沉醉。 三五村民立于乌榄树上,用长竹竿拍打树枝,乌榄如雨点般“簌簌”下落,散落在树下铺设的网兜之上,几人合力收起网兜于一处,就完成了乌榄的采收。村民喜获丰收的同时,也让游客观赏、体验了一场精彩的传统打榄表演。“乌榄浑身都是宝,从榄树到榄肉再到榄核、榄仁,小小的乌榄为正果带来了许多新机遇。”正果镇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郭乐介绍说,正果镇的乌榄树主要分布在番丰村、西湖滩村、汀塘村、蒙花布村等村庄,年产量达7000吨。 其中,汀塘村湖心岛的乌榄园被认为是全国古榄树最为集中、保护情况最好的古树林之一。据统计,榄园内共有超100年树龄的乌榄树170棵,其中最老一棵树龄达280年,品种主要为西山榄。郭乐告诉记者,在打榄季,游客来到正果不仅可以观打榄、捡榄,还可以品尝到各式乌榄美食,体验非遗榄雕,而由此衍生的乌榄深加工、榄树下特色研学、榄园房车营地等产业,不仅提供给当地村民就业岗位,也推动了特色乡村文旅高质量发展。 乌榄之景:自然恩赐的宝贵资源 晴空下,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汀塘村、西湖滩村的古榄林虬枝盘旋、树影斑斑,漫步骑行其中悠闲惬意;蒙花布村榄园竹海间,沙滩小河、水上游乐设施以及特色的房车营地分散而设,形成特色的文旅田园综合体;番丰村倚丰乡村农旅产业园的乌榄树下成了学生们开展射箭、做手工的天然课堂。 “秋季我们特别开设了以‘榄’为主题的研学课程。”番丰村倚丰乡村农旅产业园负责人梁国平介绍,该课程依托村内丰富的乌榄资源,让孩子们观赏树上打榄、体验树下捡榄。在捡拾乌榄的同时教他们如何用乌榄叶去处理乌榄上的粘液、如何泡乌榄吃、如何做榄角,并向他们介绍榄核、榄仁等的用途。 乌榄之味:岁月酿就的匠心妙品 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乌榄种植历史悠久,聪明的当地人将乌榄的价值开发到了极致。采摘下来的乌榄可直接生吃,将乌榄洗净后,用5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泡软,即可享受美味。除了直接食用,还可以蘸酱油或者蘸白糖,别有一番滋味。乌榄除了直接吃,还能腌制成油榄豉。在正果水口村1000多平方米的乌榄深加工厂房中,记者见到工人们将村民们送来的经过初级加工的榄肉进行挑拣、蒸煮、晾晒,制成榄香四溢、风味独特的油榄豉。该厂出产的油榄豉不仅是正果必带手信之一,更远销海外,年产量达200多吨,为农民带来了1500多万元的经济收入,让乌榄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果”。 乌榄之韵:文旅融合的新媒介 乌榄除榄肉外,榄核同样极具价值,用它制作的增城榄雕早在清朝咸丰年间就成为朝廷贡品,闻名天下,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正果镇引入广州乡村振兴控股集团投资建设云水禅心人文小镇。该人文小镇以榄雕博物馆为文化传播窗口,以民宿产业为依托,围绕“一带一区三产业”的核心理念,深挖榄雕文化,打造广州首家榄文化微馆——遗榄无余,构建榄文化全产业链集聚性景区。 “乌榄成熟季,我们会引导游客到榄林中观赏打榄,餐厅适时推出如乌榄排骨、乌榄蒸鱼等跟榄相关的美食,同时我们还制作了乌榄米饼等相关手信产品,非常受游客的喜爱。”云水禅心人文小镇负责人李青青表示,该小镇计划在11月份举办第二届榄文化研讨会,并以“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引领区”为主题,邀请全国知名的榄雕师,共同参与榄雕创作,让更多的人了解正果的乌榄以及榄雕文化。 广州市增城区正果镇相关负责人表示,将继续用好“榄资源”,以云水禅心人文小镇为起点,串联正果镇湖心岛榄园竹海旅游景区,推动碧水银滩“一江两岸”旅游示范区建设,打造具有国家高度、市场深度、在地温度的“非遗榄文化示范旅游带”,促进正果镇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