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回归线,那是一条充满神秘而引人入胜的纬线。它仿佛拥有一种神奇力量,穿越无数壮美的风景和富饶的土地,诉说着大自然的奥秘。在这条纬线上,我们见证了非洲撒哈拉沙漠的浩瀚无垠,亚洲恒河平原的生机勃勃,以及中国南部广袤绿洲的丰饶与美丽。而在中国南部的珠江三角洲,北回归线更是悄然穿过了富饶而美丽的广州增城,为这片土地带来了无尽的生机与活力。 然而,对于生活在增城的人们来说,这条神奇的纬线似乎并没有引起他们太多的关注。他们或许不知道这条线具体在哪里,增城区派潭人会说,派潭是北回归线上的明珠;正果人则称,北回归线在蒙花布穿过;而小楼人更是坚信,北回归线就在约场村,并在那里划下了一条标记线。 同样,增城区小楼镇约场村委稳稳地坐落在北纬23°26'32.279",北回归线同样在这里留下了它的足迹。而某知名品牌手机自带的地图软件以一般估算值23.5°展示了北回归线的位置,它正压在派潭镇墟北边,为派潭这片土地增添了一抹神秘而诱人的色彩。 然而,准确的北回归线位置应为23°26'21.448",汕头和从化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就矗立在北纬23°26'的位置上,默默地守护着这条奇妙的纬线。即便采用北纬23°26'21.448"的数值,我们也能发现,北回归线从派潭镇南部穿过。北回归线向西延伸至中新镇,中新镇的新围村恰好被北回归线轻柔地掠过。在增城的土地上,北回归线穿过了正果、派潭、小楼和中新四镇。 北回归线,这条神秘的界线,将热带与温带分隔开来。北回归线以南,是温暖的热带;而北回归线以北,则是宜人的北温带。中国的大部分地区都位于北温带,而南部的一小部分则属于热带。因此,按照地球气候带的划分,北回归线以南的荔城新塘等镇街属于热带,而北回归线以北的派潭和小楼中新的北部则属于北温带。 北回归线穿过的增城,在气候类型上属于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我国将境内的亚热带气候分为南中北三部分,南亚热带就是中亚热带和北热带(边缘热带)之间的部分,是亚热带向热带的过渡区。增城就处于南亚热带,准确地说,增城处于南亚热带的最南边。不过由于增城位于北回归线,在热带的边缘,且离赤道很远,因此并没有印度那种动辄超过40℃的酷热高温。 处于北回归线的增城成为由热带向温带过渡的神奇之地,为各种热带、亚热带乃至温带作物提供了生长的气候条件。正因为如此,增城的农产品具有得天独厚的品质优势。在这片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光照充足的土地上,农产品能够充分地吸收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从而保证了它们优良的品质。无论是“佳品多出增城”的荔枝,还是被誉为“蔬品之冠”的迟菜心,亦或是被赞为“米中碧玉”的丝苗米,都是这片土地气候独特的最好证明。 桂味,被誉为“荔枝贵族”,以其带有淡淡的桂花香味,果实晶莹剔透、肉厚核小和纯甜爽口著称。增城最负盛名的桂味荔枝产地为正果镇兰溪和派潭镇樟洞坑地区。巧合的是,两地都紧靠北回归线,兰溪位于北纬23°22',在北回归线的南侧,樟洞坑村位于北纬23°31',在北回归线北侧。特别是樟洞坑荔枝,是增城最北的荔枝。牛牯嶂为增城与龙门界山,樟洞坑在界山南麓,漫山遍野都是荔枝;而北麓为龙门县地域,不长荔枝,只长柑桔。一山之隔气候物产迥然不同,大自然的神奇令人惊叹不已。 北回归线是地球上一条具有多学科意义的天文气候特征的纬度线,邻近的从化区和龙门深知北回归线的地理意义,重视利用北回归线创新文旅的宣传策划。从化区在太平镇建设了目前世界上北回归线最高和最大的一座标志塔。和增城一样,从化区也是荔枝产区,其与派潭镇相邻的南平村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晚熟荔枝名村”。 南平村在派潭凤凰山西麓,处于北纬23°33'的地方,和樟洞坑村所在的纬度接近。南昆山,龙门人称其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从地理和历史上来说横跨龙门、从化和增城三地,南昆山南部属增城。派潭镇就在南昆山南部,而北回归线穿过派潭,故称南昆山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是非常恰当的。 北回归线,这条神秘的纬线在增城大地留下了奇异绚丽的印记。金黄的稻田、翠绿的菜地、硕果累累的果园,还有险峻的山峰和连绵如翠浪起伏的丘陵,这些美景构成了增城独特的田园风光,也展现了北回归线赋予这片土地的无尽魅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