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找准改革“突破口”,广州市增城区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制约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卡点堵点问题、乡村全面振兴和民生领域的痛点难点问题,提出20项重点改革任务,力争在上半年落地,在年底前形成一批货真价实、可观可感的经验和成果,加速构建重点改革与各领域各方面改革同向发力的发展格局。 1. 推进财政资金“补改投”支持科技成果转化 创新举措:创新财政资金“投入—运营—退出—再投入”运行机制,探索将原由政府无偿给予企业财政补贴改为股权投资初创期科技企业,择优支持2个高科技项目,撬动超1200万元社会资本股权跟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2. 探索农村宅基地多户联建集约利用模式 创新举措:以仙村镇碧潭村为试点,创新城中村改造模式,探索资金筹措、集约用地、村集体经济发展等新机制,采取“上楼”形式解决农民安置需求,优先利用留用地或新增建设用地,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3. 创新“码上通行”机制 创新举措:创新建立“码上通行”进小区机制,延伸拓展“随手拍”“积分商城”等应用场景,打通新就业群体参与社会治理有效途径,争取在全市推广运用。 4. 探索“赛事+旅途”新模式 创新举措:以建设派潭镇体育小镇为试点,探索“赛事+旅途”新模式,创新运营管理、投融资、业态融合、品牌建设等机制,着力打造大湾区户外运动最佳目的地。 5. 探索党建引领、社区自治的城中村治理新模式 创新举措:以新塘镇大墩村为试点,建立健全村级“风险搜集—分析研判—联合化解”闭环机制,创新治安防控模式,探索与党员流出地建立多层级的共管共建机制,提升城中村治理水平。 6. 破解用地手续难题激活民间投资活力 创新举措:探索通过完善历史用地手续、完善集体建设用地手续、扩大工商业用地延长年限范围等方式,激活民间投资活力,盘活一批沉睡建设用地,打造1—2宗低效用地再开发案例。 7. 创新“地票”制度探索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 创新举措:以增江街白湖村为试点,创新推出可置换、可流转、可入股的“宅基地票”,建立健全旧宅基地退出机制,探索以“村企联建”模式实施“空心村”改造项目,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8. 推进工业园区转供电改革 创新举措:创新“政府引导+社会资本”能源托管模式,选取2个园区试点“园区直供改造+综合能源托管+供电设施运维”模式推进直供到户改造,搭建综合能源业务整合与电价监管平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9. 探索强村富民公司可持续发展路径 创新举措:创新“村村联营”“村企联建”等模式, 探索以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经营性财产参股等路径发展集体经济,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打造1—2个强村富民公司“集成式”示范样板。 10. 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提质扩面 创新举措: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风貌提升,探索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土地腾退、耕地增量新路径,打造1—2个耕地集中连片“万亩方”,绘就沃野千里美丽画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