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建立“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机制 创新举措:建立“领导包村、党员带头”工作机制,健全农村私搭乱建行为整治机制,探索以“公益+微利”整合企业资源与乡村工匠力量,打造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项目范例。 12. 建立与区镇两级事权划分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 创新举措:实施分区域差异化分成,优化财政支付和授权机制,建立与区镇两级事权划分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引导镇街优化投资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做大做强镇街经济。 13. 探索产业园区“园区管理机构+国企”建设运营模式 创新举措:以高端电子信息新材料产业园为试点,建立“园区管理机构+国企”园区运营机制,探索依托国企平台统筹开展园区服务,推动园区专业化、标准化、智慧化建设。 14. 创新“供应链生态+应用场景”招商方式 创新举措:创新“链主企业+政府”联合推荐机制,探索“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招商新模式,发布若干应用场景“机会清单”,推动资源要素、合作机遇与企业项目更加精准高效对接。 15. 创新“五位一体”产教融合发展机制 创新举措:依托广州科教城,创建“政园企校研”五位一体的产教联合体,创新“中高本研衔接、科创教一体”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四链”融合,服务大湾区产业发展和企业用工需求。 16. 深化筹建“一件事”改革3.0版 创新举措:迭代升级产业项目筹建“一件事”机制,推出水电气报装、项目工程总承包更换调处、配套道路与项目用地报批同步等改革“组合拳”,打通项目筹建堵点难点,助力项目建设再提速。 17. 创新电力迁改协同规划机制 创新举措:统筹同一区域各类迁改项目,结合区域整体规划和电网建设计划,创新项目群投资模式,推动整线成片迁改,实现“管线一次通”,减少重复开挖建设。 18. 创新“空心村”盘活模式唤醒乡村沉睡资源 创新举措:以派潭镇佳松岭村、大埔村为试点,探索闲置宅基地连片确权登记、转经营性用途路径,建立农村宅基地流转、腾退和盘活利用机制,打造高端乡村酒店示范品牌。 19. 探索便民就医改革 创新举措:深化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升级就医智慧服务,优化全时段诊疗供给,推动三级医疗机构30%的优质预约号源下沉基层,以信息化、数字化手段再造就医流程,提升基层医疗服务便捷性。 20. 打造新质公安战斗力未来中心 创新举措:创新现代警务机制,构建全域联网感知体系与多元实战应用场景,以大数据赋能情报指挥、舆情管控、案件打击、交通管理等公安业务,锻造科技强警新质战斗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