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上旬,广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批复《广州市增城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擘画了增城面向2035年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对全域国土空间开发保护作出总体安排和综合部署。 高站位谋划:提出“3+4”发展定位和核心功能 《规划》提出,增城紧紧围绕省、市重大战略,抓牢广州东部中心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双轮驱动”发展机遇,依托增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两区带动”优势,积极承接广州“6+4”城市性质和核心功能,高站位谋划,以“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中等规模生态城区”为目标愿景,提出“3+4”的发展定位和核心功能,开启增城新一轮发展征程。 发展定位“3”指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东部中心重要承载区。三大发展定位是国家、省、市赋予增城的使命与期许。“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重要门户”从国家层面赋予增城更高的城市定位。增城位于广州向东融湾的发展方向,是穗莞惠合作、广深两大都市圈融合发展的关键联结地,也是广州面湾向海、接粤东链华东的桥头堡。 增城将依托新塘站、增城站、增城西站三大枢纽,承接广州高质量东进南拓、融湾入海发展,推动黄金内湾两岸交汇共荣、穗莞惠区域城乡协同,助力广州直连华东、海西,加快链接“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国家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是国家对增城城乡融合发展的要求。 自2019年,增城纳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以来,全面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各项工作。在新时期,面对“百千万工程”和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的新要求,增城将勇挑重担,以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为导向,进一步推动城乡公共资源合理配置,强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迈进。 “东部中心重要承载区”是广州东进战略赋予增城的使命担当。增城作为广州东进主战场之一,将继续发挥好铁路枢纽集群优势,谋划综合门户枢纽能级提升,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构建面向湾区东岸的高能级城市服务中心,建设“现代活力核”,打造担当高质量发展动力源的“新广州”。 核心功能“4”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承载区、生态经济集聚区。四项核心功能依托增城产业基础、生态本底、城乡格局,指明了面向2035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科技创新方面,推动科技企业、高水平大学布局落地,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 在城乡融合方面,推进北部县镇村高质量发展、中南部品质提升,打造“文商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在制造业强区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和升级传统产业并重,打造“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重要承载区”;在生态保护方面,加强生态价值转化,探索生态产业化路径,打造“生态经济集聚区”。 高质量发展:构建“南聚北优、双核两区”城镇空间格局 《规划》明确,增城将坚持主体功能区战略,延续优化“中南部一体化、北部生态化”发展战略,构建“南聚北优、双核两区”的城镇空间格局,聚焦中南部的发展优势和北部片区自然资源禀赋,通过“以城带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打造差异化空间发展格局。 “南聚”是加快东部中心成形起势,推动增城中南部片区一体化发展,促进中南部交通、产业、公共服务设施互联互通一体发展,形成网络化、组团化发展格局。“北优”是依托北部生态和历史人文资源,推动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探索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路径和机制,形成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双核”集聚,助推高端产业集聚发展,提升城市服务能级。《规划》指出,增城将高标准建设广州东部枢纽中心,构建面向湾区东岸的城市级公共服务中心、现代服务业城区以及规模化制造业集群;将高品质建设增城综合服务中心,提升综合服务功能,预留区域级重大公服设施,形成综合性服务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