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社工服务站,总能看到曾瑞芬忙碌的身影。从业近十年间,她用专业与温情为困境群体点亮希望,曾获得增城区“最美社工”称号。2025年3月下旬,记者走近这位基层社工,探寻她扎根一线的初心与实践。 坚守初心投身社区服务 2015年,社会工作在国内还是“冷门行业”。增城区增江街道办领导高度重视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参加社会工作资格证书考试,这成为曾瑞芬踏入这一行业的契机。“当时领导预见这个行业的潜力,而我也坚信社会工作能真正帮助人。”谈及入行契机,她坦言最初是被行业前景吸引,却在实践中逐渐领悟到更深层的价值。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是曾瑞芬始终秉持的工作理念。面对帮扶对象,她坚持既解决当下困境,更注重培养其自主能力。“看到服务对象在我们的支持下逐步实现自我价值,社会对社工行业的认可和尊重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坚持下去的动力。”曾瑞芬说。 暖心帮扶改变人生轨迹 曾瑞芬在工作中处理过许多案例,其中一名来穗人员的经历让她印象深刻。该名来穗人员长期拖欠信用卡债务,又身患肺结核,求职和生活均陷入了困境,情绪极不稳定,频繁拨打12345政务服务热线。曾瑞芬了解情况后,多次与他深入交流,为他制定应对计划。她协调社会资源,帮他申请低保金和医疗救助,还联系其户籍所在地村干部,协助他返乡并找到稳定工作。“看到他重新找回自信,生活步入正轨,我无比欣慰。”曾瑞芬回忆道。 在与不同群体建立信任关系时,曾瑞芬始终秉持耐心和同理心。她用心倾听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的需求和感受,用真诚和尊重赢得他们的信任。在管理救助站项目时,面对众多流浪乞讨且身份不明的人员,曾瑞芬组建寻亲团队,帮助他们重返家庭。当看到家属与被救助者相拥而泣的那一刻,她深刻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义。 五社联动激发社区活力 在社区服务中,曾瑞芬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她推行五社联动模式,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开展公益课程。依托各大高校,定期在社区和村委会举办对儿童、老人和妇女有益的公益课堂。这种模式不仅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也促进了居民与学生的互动,推动了社会融合。 面对新时代要求,她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不断提升专业能力。“国家对社会工作越来越重视,我们相信,未来我们的事业会迎来不一样的高峰。”她也对即将进入社工行业的年轻人寄语:“不仅要有热忱,更要保持初心,坚持以积极的态度和专业理念服务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