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请 登录 或 马上註冊

增城视窗 首页 资讯 人物事迹 查看内容

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社工服务站的毛嘉健 引入了“园艺治疗+种田康复”的服务模式

25-3-25 21:37| 发布者: lujunfei| 查看: 8| 评论: 0|来自: 增城日报

摘要: 在社会工作的领域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无私的爱心,为困境中的人们点亮希望之光。服务于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第二社工服务站的毛嘉健,是一位中级社会工作师,他从2016年踏入社工行业至今,用实际行动 ...
 在社会工作的领域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无私的爱心,为困境中的人们点亮希望之光。服务于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第二社工服务站的毛嘉健,是一位中级社会工作师,他从2016年踏入社工行业至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用生命影响生命”的深刻内涵。他的故事,不仅是对社工职业的生动注解,更是对人性温暖与专业力量的诠释。。“社工的春天总会到来。”毛嘉健坚定地说,“我们用专业和爱心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相信不久的将来,社会工作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资料图片: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社工服务站的毛嘉健(图左)在服务中)

一次志愿服务改变人生

2016年的春天,毛嘉健因为一次志愿服务而改变了人生轨迹。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跟随一位考取了社工证的朋友走进社区,走进独居老人的家中,他的内心被深深触动。老人凌乱的房间、孤独的眼神,以及社工的耐心倾听和细致关怀的态度,让他看到了社工的力量。“看着老人脸上渐渐绽放的笑容,我默默下定决心,要像那位社工一样,用自己的双手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希望。”毛嘉健回忆道。同年冬天,他考取了社会工作证,正式踏上了社工的职业道路。

坚持用生命影响生命

在毛嘉健的社工生涯中,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案例。小李,是一名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年轻人,第一次见面时,只见他无助的蜷缩在角落、眼神游离、精神异常,毛嘉健和社工团队通过持续的专业介入和情感支持,帮助小李重建生活能力。最终,小李成功进入社区工疗站,找到了希望,找到了生活节奏。

毛嘉健曾经还调解了一对精神康复者夫妻的婚姻矛盾个案。这对夫妻均患有精神分裂症,康复期常因琐事激烈争吵,甚至出现过激行为,影响康复进程与社区生活。面对这一复杂案例,毛嘉健采取“多方联动、循序渐进”的策略。建立村居家庭联席会议机制,联合社区干部、精防医生、家属共同制定调解方案;

开展“社工陪伴计划”,定期家访提供情感支持与心理疏导;组织“康复者互助小组”,帮助夫妻学习情绪管理与沟通技巧;开展社区教育,消除邻里偏见;组织“康复者志愿服务行动”,营造包容社区环境。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夫妻学会了理性处理矛盾,减少了争吵,主动参与社区志愿服务,赢得邻里尊重。

多年的从业经历,让毛嘉健深刻领悟到社工的核心价值——“用生命影响生命”。他始终坚信,每一个服务对象都独一无二,社工要用真诚与专业传递温暖。面对孤寡老人,他耐心问候,注重细节,记住老人的生日和重要纪念日,定期探访,以温暖的陪伴赢得老人的信任;对困境儿童,他通过设计有趣的游戏和活动,如“红星志愿者”活动,让孩子们在欢乐中敞开心扉,愉快交流;对待残障人士,他坚持平等、贴心原则,尊重他们的感受。

从“园艺治疗”到社区共建

在工作中,毛嘉健不断探索创新服务模式。他引入了一种“园艺治疗+种田康复”的服务模式,在社区开辟了一片“從心彩田”,让康复者通过种植蔬菜和花卉,接触自然、获得成就感。“以前总觉得无所事事,生活没意思,现在每天起床就去看我的小菜园,看着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是一种充满希望与感动的体验,感觉自己也获得了新生。”一位参与项目的康复者李叔这样说道。

毛嘉健的创新不仅限于此,他还尝试将心理干预技术与社区共建相结合,通过“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扩大服务覆盖面,提升服务效果。毛嘉健对未来社会工作的发展充满期待。他提出了“重视、正视、认知、支持、志向”五个维度的愿景,希望社会各界重视社工的专业价值,正视社工的工作意义,实现“人人知社工”的目标,形成“人人支持社工”的社会氛围。“社工的春天总会到来。”毛嘉健坚定地说,“我们用专业和爱心去温暖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相信不久的将来,社会工作必将迎来更好的发展。”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最新评论

  • 增城区中医医院布局环南昆山—罗浮山县镇村
  • 风起大湾区 潮涌东江岸:广州市增城区国土空
  • 广州市增城区首个"光储充检"超充示范站正式
  • 基层改革创新典型案例 增城区实施产业项目
  • 广州市增城区增江街社工服务站主任曾瑞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