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人同行》2014年6月由岭南美术出版社出版。该书是两位原籍增城与一位出生在雷州籍的诗人出版的诗歌合集。三人由于志趣相同而走到一起,游历山川、探访城乡、寻觅胜迹;关切人生喜怒哀乐,倾诉衷曲;珍重亲情、[阅读全文]
摘要: 2014年7月3日上午,增城市新塘镇召开重点地区整治暨群防群治工作动员大会,并成立平安志愿者大队,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和支持群防群治工作,进一步整合群防群治力量,深化社会管理综合治理,推进平安新塘建设。[阅读全文]
摘要: 2014年6月25日下午,“东荡子诗歌奖”启动仪式在暨南大学举行。东荡子诗歌研究会、广东省文艺批评家协会、暨南大学文学院、《诗歌与人》杂志社等多家单位代表,以及新闻媒体、诗人、学者、学生及社会文化人士8[阅读全文]
摘要: 刘文裔,号学薮,增城市新塘镇白江村人。明朝嘉靖年间乡贡生。为人好学博览,自经史诸子,旁及图经象纬律吕、壬遁之学,皆能举其要领。由龙门岁贡,授江西抚州府训导(今江西抚州)。因文章品行受时人敬仰,改任云南仪[阅读全文]
摘要: 在南昆山白茫茫的群山中,增城市派潭镇至南昆山的温南公路22公里处,路下是几十丈深的大封门支流深坑瀑布,日夜不停向山下奔流。深坑对岸高山陡峭的山峰叫沥底山,沥底山上有个数丈高的巨石屹立在半山坡[阅读全文]
摘要: 2014年6月份,由增城市新塘医院主编、中国文艺学术出版社出版的短中篇小说集《百年宝善》正式发行。该书的出版,是新塘医院文化建设的又一丰硕成果。据介绍,《百年宝善》由新塘医院原业务副院长、医院总顾问,增[阅读全文]
摘要: 简介 增城市小楼镇庙潭村民周志远在“5·23”特大暴雨灾害中,增城市小楼镇庙潭村是小楼镇受灾最严重的村庄。灾情发生后,外出经商的周志远毅然返乡,将派潭受浸的消息带进村里,挨家挨户提醒村民及时撤[阅读全文]
摘要: 广州1978文化创意产业园广州1978文化创意产业园依托摄影文化艺术为主概念元素发散创意,将70年代工业建筑与摄影艺术、文化创意、当地民俗、旅游娱乐有机的结合起来,构建一个以摄影为主题,集摄影、办公、旅[阅读全文]
摘要: 简介 增城市派潭镇榕树吓村村民曾涯皮肤黝黑、笑容憨厚……这是增城市派潭镇榕树吓村村民曾涯给人的第一印象。然而,正是这样一名普通年轻小伙子,在面对无情天灾时,却能不顾个人危险,跳入湍急洪流中,勇[阅读全文]
摘要: 钟建斌钟建斌为副主任医师,增城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康复分会委员,广东省康复医学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广州市医学会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主要[阅读全文]
摘要: 沈庆煜沈庆煜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增城市人民医院(中山大学附属博济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主任、综合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广东省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阅读全文]
摘要: 简介 增城青年流行文化协会增城青年流行文化协会(原名:增城青年文化协会),于2014年5月31日在增城市荔城街挂绿广场正式成立;为非盈利性组织,致力于推广增城市境内青年的流行文化,抱团作战为增[阅读全文]
摘要: 增城市小楼镇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张靖坤2014年5月23日,由于连降暴雨,增城市小楼镇庙潭村被洪水围困,村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严重威胁。在这危难时刻,小楼镇成立抗洪抢险队投入抗洪抢险一线,为群众送水送食,[阅读全文]
摘要: 加固后的增城市仙村大堤2014年5月23日,受连日强降雨天气影响,增城市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灾,水乡仙村仅有少量农田遭受水浸。昔日的水浸黑点仙村为何得以避过这次洪灾?记者获悉,该镇早在2013年就未雨绸缪[阅读全文]
摘要: 简介“我们姐妹都在外打工,要不是他,恐怕再也见不到父母了。”经过多日的寻找与联系,2014年5月28日上午,增城市派潭镇鹅兜村村民潘巧儿终于见到在5月23日洪灾中勇救她父母的恩人叶广龙。2014年5月2[阅读全文]
摘要: 周灵甫,增城县,南北朝人士;刘宋时,增城出了周灵甫,他为人精通武艺,臂力过人,居住于增城县城二龙争珠街(这是增城第一个县衙所在地)。周灵甫生性慷慨,深明大义,家庭积累大量财富,投靠他的人极多[阅读全文]
摘要: 伍訚,增城县新塘沙贝村人,明朝人士;伍訚,字太和。早年师事湛甘泉,被人誉为有道之人。嘉靖七年(1528),伍訚考中举人,被授山东省武城教谕其文行为武城人推重,后来升任山东聊城知县,为政链接公[阅读全文]
摘要: 曾受益,增城县县城人,明朝人士;曾受益,字而吉,中万历十六年举人。选授福建宁德县知县。为政崇尚忠厚诚实,不拘小节。坚持以教化感人,少用刑罚,亦销赋税,繁荣了边贸。后毅然辞官归里,奉养父母。回家乡居后,凡[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