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经过历时一年的考古发掘,位于增城白湖村的浮扶岭古墓地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宣告基本结束,考古队共挖掘面积约1.5万平方米,清理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元明时期的墓葬525座,其中以平民墓葬居多,明代砖瓦窑址1座,[阅读全文:]
摘要: 增城(沦陷区)县委旧址 中共增城(沦陷区)县委旧址位于增城永和镇禾丰村禾塱社内。1944年冬,中共省临工委在惠阳上洞举办了整风学习班,参加学习的有特委、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共21人。在增[阅读全文:]
摘要: 星岗亭与相水亭 位于龙门县与增城市交界处,有地名鸡花径坳,简称鸡花坳。清宣统二年(1910),增城知县朱为潮巡视到此坳,见是两县百姓交通必经之路。这里人烟稀少,山高林密,恶兽出没频繁,土匪常在这里作恶,[阅读全文:]
摘要: 绿香亭 位于增城著名的西园庵(即今挂绿园酒家)内西水池中,是一座六条红柱支撑的六角亭,亭的建筑浮于池面。这个亭点解命名为“绿香”?原来喺民国23年,增城县县长叶洁云(广东省新兴县人)下乡巡视,调解纠纷,[阅读全文:]
摘要: 枫门岗亭位于增城下牛都(今增江街)湖塘埔村旁的枫门岗坳,由赖太史公(赖际熙,字焕文、号荔],光绪二十九年癸卯进士,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充国史馆纂修,旋进总纂)之父亲赖圣扬手建。长方形、长8米,宽6[阅读全文:]
摘要: 驿下亭位于增城坊都(今荔城镇市区)相江铺对岸的驿下渡头,明代县城大富户黄十万在此摆花渡,日后成为“增城八景”之一的“增江晚渡”。光绪十年(1884),增城知县孙多璐巡视河东,突来风雨,百姓无处栖身,激发[阅读全文:]
摘要: 虎跳亭位于增城庆福都(今荔城镇)与崇贤都(今小楼镇)交界处的虎跳径。径长15公里,大山狭谷,加之山高林密,古时有老虎出没,故名。清光绪戊申三十四年(1908),由棠下村贡生潘祖志和县城坊荫生郭瑞怀倡建,[阅读全文:]
摘要: 里汾亭位于增城西里汾村边,亭成长形,长12米、宽6米。亭内面积为72平方米,为南洋侨领郑景贵出资建成。郑景贵(1821~1898),乳名嗣文,号慎之。增城绥福都(今福和镇)郑新村人。父兴发,参加洪秀全起[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