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5014|回复: 0

[社论观点] 关注增城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性焦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2-8-6 08: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快速转型的中国,几乎所有的社会群体都对社会身份、社会环境、社会预期缺乏一种安全感和确定感,因此中国可能正处在全民焦虑的时代。但对于不同群体而言,其焦虑的范围、对象和程度却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有必要关注不同社会群体的群体性焦虑。如果从焦虑可能带来的社会影响看,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性焦虑尤其需要关注,理由主要有三点。

一是新生代农民工身兼流动性和弱势性这两大风险性因素。目前,全国新生代农民工约有8500万,占全国农民工六成,已经成为农民工的主力。新生代农民大多流动进城生活工作,是城市中最弱势的群体,社会地位可能还不如城镇“低保”户。“流动”意味着一种不确定、不稳定的变化状态;而“弱势”则意味着底层生活和进行抗争的风险。如此庞大规模的青年人口处于这种流动的、弱势的状态,所蕴含的社会、经济和政治风险都是难以估量的。2011年在广东增城、2012年在广东中山先后发生了本地人与外来农民工大规模对峙事件,青年农民工就是事件的主要参与人群之一。

二是新生代农民工群体面临的焦虑具有全面性和累积性。100多年前,社会学家齐美尔就发现柏林市民的焦虑问题;经济学家刘易斯也说过:“置身于市场经济中的民众无人能预测社会制度中的各种动力,以及伴随的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等,总是惶惶不可终日。”也就是说,焦虑并不可怕,这种现象过去有,现在在发达国家也很常见。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同群体焦虑对象应当各有侧重,但是新生代农民工却几乎所有方面都在焦虑:

作为一个青年群体,会因为买房、社交、结婚甚至交通拥堵而有生活焦虑;作为一个知识群体,会因为职业选择迷茫、职业梦想难以实现而有工作焦虑;作为一个边缘性群体,会因为社会保障缺失、诉求难以表达等而有安全焦虑;作为一个追梦群体,会因为精神需求难以满足、前途方向不明而会有发展焦虑。正因为新生代农民工的焦虑是全面的,摆脱焦虑的难度就会大大增加,社会焦虑也就具有了很强的累积性,甚至有可能进行代际传递。

三是应对新生代农民工焦虑的制度安排和个体经验严重不足。这一方面根源于我们这个时代,因为新生代农民工出生和成长的时间段正是中国改革最为频繁、变动最为剧烈的时期,提升群体安全感的制度安排有的缺位,有的形同虚设,群体心理的疏导机制更是极少有人关注;另一方面也跟个人有关,新生代农民工基本上都是所谓的“三门”群体,即从家门到校门再直接到厂门,涉世不深,社会阅历不足,遇到挫折后就可能反应激烈。譬如,2010年深圳富士康公司13名年轻员工自杀,最小的17岁,最大的也才28岁,让我们在为强势资本愤怒的同时,也不禁为逝去的年轻人扼腕叹息。

正是因为以上三点原因的存在,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性焦虑极有可能演化为群体性愤怒,这也是我们最为担忧的风险爆发状态。作为一种心理情绪,焦虑是对现存状态的一种认知,而认知要转变为、表现为现实的行为,中间必须经过态度这个过渡环节,即“认知态度行动”三者环环相扣,共同把一种心理状态转化为社会行动。从理论上讲,群体性焦虑并不会对社会的安全稳定构成直接的威胁,它只是一种风险性因素;

关键在于这种群体性焦虑能否形成一种倾向,即形成一种意欲采取特定行动的社会态度。新生代农民工中产生的压抑、烦躁、不满、非理性冲动等紧张心理,聚集到一定程度就会在该群体中形成一种普遍性的愤怒,即群体性愤怒。群体性愤怒是处于群体性焦虑和群体性行动之间的社会态度,它让群体性焦虑这个内隐的心理状态外显化,是集体行动的准备状态。群体性愤怒的不断累积,会形成巨大的社会张力,最终会以社会冲突或其他方式释放出来。

群体性愤怒的表达问题值得关注,这一点从最近几年西亚、北非等地出现的“阿拉伯之春”和西欧北美等地出现的底层抗争运动中已经得到佐证,这些地区的年轻人从焦虑走向愤怒所带来的社会冲击力非常惊人。2005年、2007年和2010年的巴黎郊区大骚乱,2011年以来发生的伦敦“86”骚乱、美国“占领华尔街”运动、希腊和西班牙等国的民众示威运动,则是发达国家青年的焦虑情绪转变为社会性愤怒后的集中宣泄。

尽管社会焦虑是现代性的伴生物,无法一劳永逸地消除,但是从维护社会稳定角度来看,仍然需要采取积极措施,缓解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性焦虑,防止群体性焦虑转变为群体性愤怒。第一,要减少新生代农民工所承担的社会风险。马丁?路德?金曾说过:“最危险的是大多数人认为自己与这个社会没有利害关系,感到自己在这个社会一无所有。如果认为自己与社会有利害关系,人们就会保护它;如果没有,他们就会在无意中希望摧毁它。”

降低新生代农民工所承担的改革风险,可以有效地从源头缓解新生代农民工的压力。譬如,让青年人都有业可就,并且逐步实现体面就业,会让青年人在焦虑现状的同时,对未来也充满期待。第二,要让新生代农民工享受更多的改革成果。当前关键是要将在城市里长期稳定居住生活的新生代农民工纳入国家和流入地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各地要将所谓的“常住非户籍人口”纳入当地的公共资源分配预算之中,使之享受与城镇职工同城化待遇,逐步实现公共服务统一政策、统一制度、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

第三,还要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人文关怀。如,加强企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开展群众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满足青年的精神文化需求;再如,加强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正服务,帮助青年建立积极的焦虑防卫机制,让青年正确认识和对待焦虑,搞好自我管理、自我调适,缓解心理压力,提高耐挫能力,消除或缓解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