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1944|回复: 0

[简介/资料] 原产于增城市新塘镇四望岗的挂绿荔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4-2-9 11:2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挂绿是荔枝中的珍稀品种,清初康熙八年(1669)始见于文献记载,产于增城新塘四望岗。乾隆《增城县志》载:"四望岗,邑治南八十里,在甘泉都沙贝村东岗上植荔子十数本,名曰挂绿,迁其地弗良。"其后虽散布于县内外各地,但因移植不易,故数量很少。嘉庆间,官吏勒扰,果农畏而砍伐。四望岗挂绿因而绝迹(见崔弼《珍帚编》诗注)。

至宣统时,以县城西园一株驰名。宣统《增城县志》载:"案:挂绿一种,近以县城西门外西园一株最为名贵,价值十余倍于其他。"至今,西园挂饮誉海内外,已有百年。西园挂绿老树原是圈枝苗生,解放前已老态龙钟。1919年郭华秀在《增城荔枝调查》记载:"(挂绿)树占地二十余英尺,高十五英尺,干周五尺,干头高一尺余,叉分为二,一干甚古,枝稍硬,一枝已枯,侧生新枝,而枝中柔软。惟枯干尚存,高四尺,干上有青苔藓类,与寻常无异。"

解放后,有关部门对挂绿老树加强保护,以1955年结果37公斤为盛。其后,虽经多次邀请专家、教授实地"会诊",终因衷老已甚,一般年产量仅数十个(见表1)。至1978年冬,最后一桠完全枯萎。幸得老树头萌发新枝,1988年长至2米高,并开始结果数个。1993年,树高近3米,冠幅4米,有花无果。

县内挂绿,绝大部分是从西园挂绿圈枝、嫁接培植的。据1988年统计,西园挂绿的第二、三代有620株,常年产量约1000公斤。分布以荔城小楼正果三江仙村朱村等镇居多。虽有"迁地旨良"之说,但经1974、1988、1992年鉴定,凡管理良好的其果实多数与西园挂绿母树所产的形态相似,品质接近。

1993年,对西园挂绿第二代的分布及其来历等,通过种植人后代口述、群众公认及有关历史事实考证的方法,作了调查,共计72棵,其中道光年间繁殖的17棵、咸丰1棵、同治1棵、光绪24棵、民国29棵,分布13个镇,以荔城17棵、三江13棵、福和7棵居多。挂绿荔枝树为常绿乔木,树势旺盛,枝条节间较疏散。果实近卵圆形,中等大,平均单果重20克,成熟时果皮暗红带绿,红绿相映,果肉晶莹,玉白光鲜,所含水分比其他品种少,质地爽脆,有冰糖味,清甜微香。

果壳校坚硬,耐贮藏,核饱满轿略扁,黑褐色。未成熟小果微甜,不酸不涩。可食部分占全果重70.87~74.5%,可溶性固形物17~21%,100毫升果汁中含维生素c13.38~31.24毫克,酸0.15~0.34克。4月上旬开花,花期约25天,6月下旬至7月上旬成熟。产量较低,大小年结果差异明显。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