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汤家骅虽然是泛民主派一员,但他提出「沉默大多数」的政改声音,是泛民中唯一没参与佔领行动的议员,被视为香港中间力量的推手。汤家骅提出的「排序複选制」方桉,符合《基本法》和人大常委决定,又比较接近香港人理想的方桉,民主派幕后支持,但从没公开支持过。他指出,现在香港面对的最大问题是怎麽样去修补中央政府和香港的关係,而不仅是政改。
在香港政坛不左不右的中间阵营,汤家骅是左右都公认的标竿。香港沉默的大多数,也往往推崇他是自己心目中的意见领袖。在香港政论喧嚣的话语圈下,始终有一个沉默的大多数群体。这世界,沉默有自己语言,沉默也可以传播。由港英时代至今,香港沉默的大多数依然是大多数,这大多数是指那些不愿直接参与政治活动的民众。
毫无疑问,今日参与政治活动的人数,远比当年百倍千倍增长,可见今日香港远比当年民主。不过,沉默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生活方式。它的价值观就是这麽简单:开口是银,沉默是金。香港七十九天的「佔中」雨伞运动期间,人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不想香港变乱」, 人们最珍视的是法治、理性、和平——香港社会价值的归位。
香港中间力量推手汤家骅就政改提出沉默大多数政改
汤家骅这些日子来就是在帮助「沉默者」解脱「被代表」的尴尬,他顶着来自背后泛民主派的巨大压力,以汹涌的民意,正本清源而彰显理性和法治。「平安是福,佔中是祸」,是香港沉默大多数发自心底的呼唤。沉默的香港人是否还愿意再沉默?今日沉默的大多数港人,更关心的是什麽?
跨入二零一五年,政府新一份施政报告出笼前,多次民调显示,大多数人关注的是居住环境改善,是孩子教育,是扶贫纾困,是人口老化,是自己事业和工作前途,而不是所谓的政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梁振英一月十四日发表《重法治 掌机遇 作抉择》新一份施政报告,以政制、经济、法治三者关係作为引言。
他强调目前香港要在落实普选和原地踏步之间作抉择,必须符合《基本法》主张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八三一决定,强调香港的权力来自中央,在「一国两制」下的「自治」是「高度自治」,不是「绝对自治」,更不是随意自治。在《基本法》和全国人大决定的框架下,将政改方桉「袋住先」是一种妥协。时下,香港社会流行一个说法,叫「袋住先」。
热爆的这三个字意思是:最好先落袋,先拿到手再说。儘管全国人大常委会八月三十一日作出关于香港政改的决定(即八三一决定),即所谓普选方桉,纵使不完美、不理想,有点差强人意,但可以先接受,再循序渐进,增加民主成分,五百万香港人投票,总比一千二百名选举委员会委员投票,更具先进性,更显民主化。香港人说,「袋住先」是百姓大白话,即已经得手的东西,先揣到口袋里再说。不过,非香港人总觉得这怪怪的三个字,有些许负面含义,为什麽不能说「捷足先登」、「先拔头筹」?
反对玉石俱焚重视妥协艺术
人行中道,是与自然和谐相处,是让社会良性发展。不过,在香港政坛,走中间道路却不容易。被视为「香港政改中间路线推手」的公民党立法会议员汤家骅自称「举目无亲」,感叹「心灰意冷」。当下香港社会正处于在历史上少见的撕裂局面,面对冲突和对立,并非唯有你死我亡、鱼死网破、同归于尽、玉石俱焚。政治原本就是一门妥协的艺术,妥协不是懦弱,不是无能。历史一再明证,妥协是切实可行的政治选项,是解开政治难题的钥匙。
跨入新的一年,一月四日,汤家骅刚从加拿大度假回到香港,翌日接受亚洲週刊独家专访。走进他在立法会大楼的办公室,穿过他助理和秘书办公通道,他不大的办公室,窗口对着中西区海滨长廊,遥望金钟维港。写字桌上的文件和书籍,繁杂而齐整,最显眼的是大小不同开本的两本《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最夺目的是两本书《选举的困境》、《拆穿官场语言伪术》。以下是访谈摘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