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忘记密码

查看: 2713|回复: 0

[媒体报道] 增城大敦村探路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创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11-9-29 21: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广州东部的广袤城乡,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正悄然发生深层次的嬗变。日前顺利闭幕的中国共产党增城市第十二次代表大会透露出这样一个积极信号:当地将以强化镇、村依法管理为重点,改变“重经济发展、轻社会管理”的观念,加快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创新,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服务管理新格局。从城市转型升级到社会管理深化,增城正在不断向着更高层次迈进。

把大敦村建成村一级社会服务管理典范

在当前社会管理制度、城乡割裂发展已难以适应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背景下,剑指广州东部综合门户功能区的增城,同样在社会管理创新、城乡一体化发展上急需改革,甚至更为迫切。从何着力?增城方略初定:整合市镇村资源,建立城乡一体服务管理机制。增城提出,将实施“简政强镇”事权改革,推动服务管理资源下沉,充实镇级管理人员和适当扩大职能权限,增强镇级统筹能力。

未来五年,增城将以新塘镇为试点,探索调整特大镇行政区划,推行镇(街)、村(社区)网格化社会服务管理模式。以“三中心一队伍”(即政务服务中心、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综治信访维稳中心和综合执法大队)为重点,整合各部门服务管理资源,解决基层社会管理体制上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问题。

增城还将明晰社会服务管理和村民自治的职责,以大敦村为试点,把大敦村建成村一级社会服务管理典范,解决市镇服务管理不到位,村级组织管理乱越位的问题。同时,借助社会资源,培育5-7个社区互助性社会组织,实施“200名持证社工队伍计划”,推进政府购买社会服务,形成多方参与的社会服务管理格局。

城中村要建立“一站三中心”

社区管理,是近年来社区建设和社区发展链中的薄弱环节。在当前社会转型阶段中,社区的形成,使居民由“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如何激发活力,创新社区管理模式,增加和谐因素,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增城给出这样的答案:注重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指导,以建设社区自我管理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和文化活动平台为重点,把社区建成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现代社区。

在传统型社区,根据家庭户数、人口分布等适当调整社区居委会设置,建立社区工作站和社工联系家庭制度,把社区服务管理覆盖到每个家庭、每个居民。在企业员工宿舍型社区,紧紧依托厂区,强化工厂企业的责任和主体地位,鼓励和指导厂区兴建卫生站、文化室等公共服务设施,把食品安全、科教文化、医疗卫生等服务管理延伸至企业。

在工业和外来人口集中的城中村建立“一站三中心”(即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站、出租屋和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中心、工商企业和社会事务服务管理中心、外来人员文体活动服务中心),重点强化对企业和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在新建大型住宅小区,推行居委会、党组织和物业公司“三合一”服务管理模式,促进社区自治与组织化、专业化、规范化服务管理的有机融合。增城分类指导、创新服务管理模式的探索能否为广州开辟一条社区管理的新路子,值得期待。

外来工成功当选人大代表

在被称为“世界牛仔裤之都”的增城市新塘镇,每年生产8-10亿件牛仔服装,全球每卖出3条牛仔裤,就有一条来自新塘。围绕牛仔服装生产链条,数以十万计工人聚居于此,他们大多是外来工,来自四川、湖南、河南等几乎中国所有内地省份。从这个月开始,这里有了外来工人大代表,新塘某牛仔企业大烫工姜秀云等三名外来工成功当选增城市人大代表。姜秀云说,要替外来工多呼吁子女读书等问题。

这是增城关心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的一个缩影,亦是未来五年增城社会服务管理改革创新的探寻方向。增城市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增城将转变重户籍人口服务、轻外来人口服务的观念,以强化服务为重点,加强外来人口聚居区的市政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和环境管理,设立综合服务中心,提供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培训就业、计划生育等“一站式”服务管理,创造条件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就医、就业及其子女就学等问题。

以姜秀云等外来工人大代表为开端,增城还将选聘优秀外来务工人员进入公务员队伍或村居及社区服务管理机构,推荐优秀外来务工人员担任各级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荣誉市民,促进外来务工人员更好地融入当地。增城还提出,将建立领导干部定期下访、与外来务工人员交朋友等制度,建立政府、企业、外来务工人员三方沟通机制。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