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3月2日,广州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加强广州市农村扶贫开发工作的实施意见》,确定举全市之力重点帮扶北部贫困镇、村发展。市、区(县级市)两级财政共安排8.7亿元资金专项用于扶贫开发工作,全面推动北部8个贫困镇的帮扶。时隔一年,北部山区扶贫工作成效如何?记者深入北部山区增城市,以小楼镇约场村为案例,调查扶贫工作一年成效。
小楼镇是增城市3个贫困镇之一,全镇20个村,其中有17个是贫困村,约场村正是其中之一。约场村风光秀美,山峰林立,附近有何仙姑家庙、报德寺等景观,村民以从事传统农业为主,主要种植水稻、花生、番薯等农作物。约场村户籍人口2177人,外出务工人员800多人,占全村人口的约三分之一。
三个层次推进扶贫工作
小楼镇副镇长汤勇勤告诉记者,小楼镇扶贫工作主要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做好镇区规划,第二层次是村级扶贫,第三层次是“立体式”帮扶贫困户。汤勇勤说,他们通过三种形式搞好村级“造血”项目。一是“援建+返租”,由对口扶贫单位捐建何仙姑文化旅游街,商铺租金收益作为17个贫困村稳定脱贫的收入来源。二是“基地+合作社+农户”形式。三是“农户+超市”即农超对接。
一进约场村,就能看到一片20来亩的菜地,上面种满了绿油油的迟菜心。这是村里的“造血”项目之一——“菜心种植基地”。基地所用的土地由村委把村民闲置的土地租下来,村委叫这种方式为“集约”。每年10月稻谷收割以后,很多村民就不想再种菜,土地就闲置在那。村委就利用每年10月到第二年3月这段时间,把土地“集约”起来,统一种迟菜心,再通过农超对接卖出去,规模效应下村集体收入一下子上升。村民这段时间内,获得约200元/亩的租金,同时还可以到基地打工,挣取50元/日的工钱。
“集约”土地农民集体双受益
约场村村委书记潘志明跟记者说,原本土地是闲置的,现在村委统一租下土地,村民能收租同时还能打工,所以都乐意。截至2月初,迟菜心销售收入达到了18万元。“每次回来都不一样”,在菜心基地“帮忙”的村民杨先生在北京做汽配工作已经七八年,每年春节才回家一趟,这次回家也到了村里的基地帮忙,赚回一点“外快”。他说,最近几年回来感觉村里的变化很大,泥巴路变成了水泥路;原来没有路灯,现在就全装上了太阳能路灯。约场村竹村社集约了约314亩土地出租给广州市丰都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冰山雪菊种植基地”,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预计每亩产值可达18万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吸纳当地劳动力150人以上,每年可帮村民增收270万元,为村集体增收20多万元。
泥房换公寓给农民住房保障
扶贫的最终受益者应该是农民。当地实施“立体式”帮扶,在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实现“六大保障”,建设农民公寓就是对部分村民危房、泥房的一大改善措施。在约场村,记者见到了两栋岭南风格的“农民公寓”,两栋公寓分别有三层高,一楼外墙贴着灰色瓷砖,二三楼则以白色为主,大方高雅,结合灰瓦坡顶,颇具岭南特色。每栋公寓分别有11户楼房,两栋一共入住了22户村民。农民公寓12月30日全面建成,春节前村民陆续搬入新房,其中有3户是贫困户。
(上接a1版)“如果不是(扶贫)政策,确实没法住进新房”,63岁的潘少村一家8口人,3个儿子都在外省打散工,自己也只是在本地做水泥工,要新建房子几乎不可能。农民公寓可谓城市公寓与农居的结合体,农民改变之前居住习惯,“上楼”住进公寓,但公寓还保留了农具房的设计,放置农具和农产品。村里还为部分入住农民公寓的低收入者解决了就业工作。贫困户潘启迪已72岁,还有高血压,村里安排了一个保洁员的工作给他,让他每个月都有800元的收入,除了增收的好处外,潘启迪说“运动一下还对身体好”。
记者手记:短短一年时间,脱贫工作成效显著。但由于农村情况复杂,需要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作为北部山区的脱贫参考。暂时脱贫容易,难做到的是脱贫不返贫。记者采访中看到,约场村村干部和村民的确打成了一片,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做好了群众工作;做好动态跟踪管理,在解决就业上要下大功夫,有了比较稳定的收入,农民的生活状况得到大幅改善。政府强有力的支持,既为农村提供资源,又增强了村民脱贫的信心,使得村民相信扶贫项目,热情参与。扶贫工作利国利民,但有些地方需要我们警惕:一是提防村富民穷。村集体富裕了,更要让村民得到致富的机会。二是扶贫账本要清晰。扶贫所投入的资金额巨大,需要一个清晰、准确的账本,避免产生寻租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