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生死符”是逍遥派灵鹫宫主人天山童姥所用暗器,中者阵阵麻痒,如针刺疼痛,如万蚁咬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遂受制于人。32岁马加民是南京市公安局淮海路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曾当过特巡警、治安民警。他对记者说,当今社会流行的各种毒品,不也正是一种“生死符”吗?
马加民花了2年时间,写成一本数十万字的禁毒工作手记。他原想以“生死符”为书名,再三斟酌下,觉得太过阴暗、狠毒,让人绝望。他说,“要让人在绝望之时看到希望”,教人“识毒、防毒、拒毒”,于是拟定《等你醒来》。这是国内第一本基层禁毒文学性作品。澎湃新闻记者翻阅后发现,《等你醒来》带着些主旋律色彩,笔调老派正统,风格有些像小小说,一个个涉毒故事经过时间、地点、人物的技术处理后,徐徐展开。

一次车祸让他坚定写书念头
2012年底,南京的冬天寒意阵阵。凌晨3点多,小雨,一辆面包车从南京拘留所出来,往市区方向驶去,正在靠近南京长江大桥。车内,是治安民警马加民、姚展,另外还有2个见习警察、2个警辅,以及4名吸毒嫌疑人。在4名吸毒嫌疑人中,3人是艾滋病人,一名是高血压者,不符收押条件,暂缓执行。车内放着音乐,马加民坐在副驾驶座位,谨慎地提醒开车的姚展别睡着。除了他俩,其他人已经昏沉入睡。
此前,马加民、姚展等人已经连续工作约50个小时,不停地抓吸毒嫌疑人,一拨又一拨。从尿检、询问、体检,押解到拘留所或看守所,每个环节精神都高度紧张,要防止嫌疑人自残或袭警。吸毒者可能会吞打火机、小型手机、刀片、钢丝、金牙等一切可以找到的东西,甚至请专业人士拍针进入皮肤,以此来逃避打击。曾有吸毒者吞打火机后,肠道和腹腔内外压差导致打火机在腹腔中爆炸。好在打火机汽油不多,爆炸威力减弱,结果将肠子炸穿一截。
此时,马加民、姚展又困又累,感觉随时随地能睡着。姚展不停地掐头发、抓大腿,打起精神开车,还喝了一大瓶冷饮提神。意识渐渐模糊,马加民、姚展一瞬间睡着了。面包车一下撞到三四十厘米高的混凝土路牙上。马加民醒了,有几十秒,脑子清醒,但什么都想不起来。周围一片寂静,自己的呼吸太累了,他怀疑还能不能活。一摸,脸上、鼻子都是血。
同伴姚展嘴巴冒血,牙齿咬到舌头,双腿动不了,差点骨折。4名吸毒嫌疑人受伤流血,其中一名艾滋病人骨折。其他人也受伤了。怕感染艾滋病和车辆爆炸的恐慌弥漫,呻吟、哭叫回荡在夜色中。一辆路过轿车的3人前来帮忙,众人转移到几十米外。此后,120以及派出所领导赶到。
好在,车没有爆炸,其他人没有感染艾滋病。如果车开到长江大桥,坠桥,又会如何?马加民脑震荡,晕了几天。他再次强烈感到,自己在不停地抓吸毒者,但似乎越抓越多,永远抓不完,即使自己不眠不休。他又想到,要写一本禁毒、防毒的故事书,给人以警醒,而不是靠生硬的口号、标语、横幅宣传。
2013年初,马加民开始着手写书。白天的工作繁重,晚上下班回家后,他才能进入安静的世界。他从20多本工作笔记中,筛选出比较典型的案例,像蜗牛一样爬格子。有时候,加班没时间,一篇文章要半个月才能写完。有时候,太累了,他写着写着趴在电脑上睡着了。马加民的爱人韩苏一开始很支持写书,觉得有意义。2013年下半年,韩苏怀孕七八个月,需要照顾。马加民在工作、写书、做饭间连轴转。
照顾妻子睡觉后,马加民在书房写作一两个小时,常常到夜里12点以后。妻子起夜,还看到马加民还在忙碌着。韩苏对澎湃新闻回忆,有一次,怀孕的她发高烧,丈夫还在继续写书,加上丈夫平时工作忙,每隔3天要值24小时班,没时间照顾她,她产生了“小情绪”。那段时间,双方有点“小摩擦”。“挺不好意思的,现在想起来,不能说他不对,也不能说我不对。”韩苏说。在韩苏看来,丈夫是个实在、沉稳、细心、有责任感的人,也是个有毅力的人,“他不是专业的作家,只是一个警察,能把书写出来,挺佩服他的”。
抓毒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除了妻子韩苏,其他人包括同学、同事,都不知道马加民在默默写着这本书,直到2015年7月出版。陈艳军是马加民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硕士同班同学。虽然事前不知道,但他“一点不感到奇怪”。他说,马加民上学的时候就这样,认真严谨,内敛、不张扬,好学,善于总结。“他很勤奋上进,天天泡图书馆,宿舍里的书堆成山,他看各种书,会积累。”在另一个同学柳永印象中,马加民的成绩常常是第一,很少第二。
淮海路派出所教导员陈鲁宁感到“意外”,觉得马加民是个“有心人”。“小马为人低调,不张扬,话不是很多,做事踏实。他作为一个研究生,能在一亩三分地沉下心,很难得。”陈鲁宁说。在同事们看来,书里的内容很真实:书中主角“谭非”原型人物是治安民警姚展,加上综合马加民本人、以及其他同事;配角“冯远洋”(小冯)原型是马加民本人;“线人”角色老侯综合了警辅老王和朋友徐先生等人。
谭非、小冯、老侯配合默契,成了派出所的“三驾马车”,曾在局里开创一项纪录:一周之内抓获的吸毒人员是其他派出所一个季度的数量。现实中,姚展、马加民也是如此。2010年7月,30岁姚展从武警部队转业,来到身处南京最繁华也是最复杂地区的淮海路派出所,成为一名治安民警,抓黄赌毒盗。2年后,2012年7月,马加民也从特巡警大队转到淮海路派出所,成为姚展的搭档。
姚展记得,这个精干的小伙子,肯吃苦,善于学习,三个月时间就从新手成长为禁毒、抓毒能手。两人亦师亦友,姚展教他审讯、搜查技巧,马加民分享街面巡查经验。两人一年可以抓100多个吸毒嫌疑人,在秦淮分局名列前茅。两人走在大街上,有时能一眼看出是否吸毒人员。长期吸毒者,一般体态消瘦,脸色蜡黄,睡眠不足满眼血丝,体质虚弱,捂着肚子弯着腰缓慢行走。
有些注射吸毒者,用针头刺大腿同一处皮肤和血管,导致皮肤感染溃烂,形成一个“黑洞”,常常流着黄色脓液,湿了衣服。但有时抓毒过程并不容易,往往是在晚上10点、11点出发,蹲守到凌晨两三点。在不起眼的角落,站着、蹲着或趴着,任由蚊虫叮咬,雨打风吹。抓到人后,必须在24小时内,完成讯问、体检、收押等流程,一干就是一个通宵。 |
|